[发明专利]减震器安装构造有效
| 申请号: | 201180044164.9 | 申请日: | 2011-08-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91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 发明(设计)人: | 鹰木一树;鬼原诚;林正典;增田德彰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16F9/54 | 分类号: | F16F9/54;B60G13/06;F16F1/36;F16F1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器 安装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减震器安装构造,尤其涉及以夹有缓冲部件的方式将悬架的减震器的端部紧固到车身上的减震器安装构造。
背景技术
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可知,将橡胶夹在车身侧部件和减震器的杆之间的减震器安装构造。
上述安装构造中,用橡胶覆盖减震器的杆,并将该橡胶从车身侧部件的开口通过,由此夹在开口部和杆之间。而且,将筒状的保持部件嵌合在开口部上,由此使其夹在与停止于开口部上的橡胶之间,且将开口部附近的橡胶保持。其结果是,可以防止车身侧部件和杆的接触。
但是,专利文件1所公开的减震器安装构造,需要使部件夹在开口部和橡胶之间。期待可以不使用这样的部件,从而减少零件数,使安装作业变得容易,并抑制在橡胶(缓冲部件)上发生的应力集中。现有技术文件
专利文件1:日本特开2007-1627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减少零件数,使组装作业容易,且抑制在缓冲部件上发生的应力集中的减震器安装构造。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提供一种减震器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悬架的减震器的杆;以使所述杆的端部穿插至形成于车身面板部的开口部中的方式紧固的所述车身面板部;上按压固定盘,朝向所述车身面板部的上面配置,且承受螺入至从所述开口部通过的所述端部中的螺母的压力;下按压固定盘,隔着所述车身面板部与所述上按压固定盘相对,且朝向所述车身面板部的下面配置;以将所述端部嵌入的方式与所述车身面板部接触,且被所述上按压固定盘压缩的环状的上缓冲部件;以与所述下按压固定盘接触的方式配置于与所述车身面板部之间的环状的下缓冲部件;环状的凸部,从所述上缓冲部件和所述下缓冲部件中的一方的缓冲部件朝向另一方的缓冲部件,以比所述一方的缓冲部件的外径小的外径突出形成;轴环,以使内周面与所述凸部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式嵌合,并将与该内周面相连的一方的端面固定到所述车身面板部上,且使从另一方的端面到所述一方的端面的高度形成为与所述凸部的高度实质相同;和使与所述另一方的缓冲部件接触的所述开口部的角成为倒角的倒角部。
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优选为,所述车身面板部具有朝向车辆的下方的下面,所述凸部形成在所述下缓冲部件上,所述轴环一体地固定在所述车身面板部的所述下面上,所述倒角部与所述车身面板部的所述上面连续,且朝向所述上缓冲部件。
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优选为,所述下缓冲部件和所述凸部由橡胶套所覆盖,所述橡胶套夹在所述轴环和所述下缓冲部件之间,以及所述轴环和所述凸部之间。
在技术方案4的发明中,优选为,所述减震器安装构造在所述轴环和所述橡胶套之间,具有防止水从所述车辆的下方浸入的水浸入防止机构,所述水浸入防止机构由设置于所述轴环和所述橡胶套中的一方上的凸起部,和在另一方上形成为嵌入所述凸起部而紧密接触的形状的槽部而构成。
在技术方案5的发明中,优选为,所述车身面板部由与车身相连的减震器座,和重叠在该减震器座上且与所述上缓冲部件接触的减震器加强件而构成,具有防水功能的密封剂夹在所述轴环和所述减震器座之间,所述轴环通过凸焊固定在所述减震器座上。
在技术方案6的发明中,优选为,所述减震器加强件用粘结剂接合于所述减震器座上。
在技术方案7的发明中,优选为,所述上缓冲部件以及下缓冲部件使用聚氨酯橡胶而形成。
发明效果
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当通过输入到杆上的荷载而使一方的下缓冲部件向下缓冲部件的径向的外侧被按压时,荷载从凸部向轴环传递,通过该轴环直接将荷载分散于车身面板部上。其结果是,不需要在形成在下缓冲部件上的凸部和轴环之间夹设筒状的部件,可以减少零件数,并且组装作业会变得容易进行。
而且,在开口部上形成倒角部时,能够减少沿开口部的缘而在上缓冲部件发生的应力集中。
另外,当通过输入到杆上的荷载而使下缓冲部件朝向下缓冲部件的径向的外侧被按压时,荷载从形成在一方的缓冲部件上的凸部的外周面传递到轴环的内周面。此时,轴环的高度与凸部的高度形成为大致相同的高度,因此,凸部的外周面与轴环面接触,与轴环的内周面相连的角不会以线状切入至凸部的外周面上,从而在凸部上不会发生应力集中。
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固定于车身面板部的下面的轴环和嵌入至轴环中的凸部之间的间隙,成为迷宫式构造(成为弯曲的狭窄间隙且抑制泄漏),能够防止水从车身面板部的下方侧浸入,例如防止从路面到达车身面板部的水的浸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441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