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静电雾化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180042060.4 | 申请日: | 2011-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7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 发明(设计)人: | 大森崇史;中田隆行;山田雄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05B5/057 | 分类号: | B05B5/057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静电 雾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在放电电极的表面生成的凝结水雾化来产生带电微粒子水的静电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具备为了对放电电极供给水而冷却放电电极的冷却部的静电雾化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该静电雾化装置通过冷却部冷却放电电极来在放电电极的表面生成凝结水。静电雾化装置通过对放电电极施加高电压来使其进行放电,由此使保持在放电电极的前端部的凝结水雾化来产生弱酸性并具有电荷的带电微粒子水。该带电微粒子水对皮肤、头发的保湿、空间或物体的除臭等有贡献。因此,通过将静电雾化装置搭载于各种商品能够获得多种效果。
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静电雾化装置中,冷却部具备多个热电元件。而且,多个热电元件被一对电路板夹持。一对电路板通过在彼此相对的绝缘板的单侧面形成电路而形成。在一对电路板中,通过该电路将相邻的热电元件彼此电连接。另外,在成为吸热侧的第一电路板上通过冷却用绝缘板连接放电电极,在成为放热侧的第二电路板上连接有放热板。而且,在该静电雾化装置中,当对热电元件进行通电时,热电元件的吸热侧经过电路板、绝缘板、冷却用绝缘板来冷却放热电极,通过该冷却来在放电电极的表面生成凝结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82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61072号公报(第4图)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静电雾化装置中,存在根据放电电极的冷却状态不同而在放电电极的表面过量地生成凝结水的情况。而且,当过量生成的凝结水过多地积存在放电电极的根部时,有时在放电电极的前端部的放电变得不稳定。因此,考虑在静电雾化装置中设置对冷却部的冷却能力进行调整的控制电路以抑制过量生成的凝结水积存在放电电极的根部。但是,当在静电雾化装置中设置这样的对冷却部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时,存在该静电雾化装置的成本增加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对冷却部进行控制就能够调整放电电极的冷却状态的静电雾化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静电雾化装置具备:放电电极,其具有前端部和基端部;冷却部,其用于冷却上述放电电极;高电压施加部,其通过使上述放电电极的上述前端部放电来使被保持在上述放电电极的凝结水雾化,从而产生带电微粒子水;以及热容量调节部件,其被设置在上述放电电极的上述基端部附近,通过被保持在上述放电电极的上述凝结水能够与上述放电电极进行热交换。
理想的是,在该静电雾化装置中,上述热容量调节部件被配置成使上述凝结水积存在上述热容量调节部件与上述放电电极的上述基端部之间。
理想的是,在该静电雾化装置中,上述热容量调节部件被配置在上述冷却部的周围。
理想的是,在该静电雾化装置中,还具备放热用通电部件,该放热用通电部件支承上述冷却部且具有导电性和热传导性,上述热容量调节部件与上述放热用通电部件以形成能够保持上述热容量调节部件与上述放热用通电部件之间的上述凝结水的间隙的方式相对地配置。
理想的是,在该静电雾化装置中,上述热容量调节部件具有吸水性。
理想的是,在该静电雾化装置中,上述热容量调节部件由多孔质材料构成。
理想的是,在该静电雾化装置中,上述多孔质材料是陶瓷或者浮石。
理想的是,在该静电雾化装置中,上述冷却部具有热电元件,当对该热电元件通电时,该热电元件冷却上述放电电极。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不对冷却部进行控制就能够调整放电电极的冷却状态的静电雾化装置。
附图说明
图1的(a)和(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静电雾化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的(a)和(b)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静电雾化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按照附图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静电雾化装置。
图1的(a)示出本第一实施方式的静电雾化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如图1的(a)所示,静电雾化装置具备冷却部1、放电电极2、对置电极3、高电压施加部4以及热容量调节部件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420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平面安装手动或自动控制流体多路集成单元
- 下一篇:一种两轴两框架陀螺稳定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