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备边缘强化制品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80031158.X | 申请日: | 2011-06-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586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 发明(设计)人: | C·M·达坎吉罗;S·E·德马蒂诺;J·F·艾利森;R·A·纳斯卡;A·B·肖瑞;D·A·特玛罗;J·C·托马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4B1/00 | 分类号: | B24B1/00;B24B9/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沙永生 |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边缘 强化 制品 方法 | ||
本申请根据35U.S.C.§119要求2010年6月25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系列第61/358611号的优先权,并根据35U.S.C.§120要求2011年5月20日提交的美国申请系列第13/112498号的优先权,上述申请的内容是本申请的基础并通过参考完整地结合于此。
背景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一般涉及对脆性材料制成的制品的边缘进行精整和强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机械分离是切割玻璃片的方法的一个例子。机械分离通常包括对玻璃片进行机械划线,在玻璃片中形成划痕线,然后沿着划痕线断开玻璃片。机械划线和断开导致玻璃片具有粗糙/锐利的边缘,这是不利的,使玻璃片容易开裂。可从粗糙/锐利的边缘除去材料,从而使边缘变光滑/变钝,减小玻璃片容易开裂的弱点。可利用磨料磨削,以机械方式从玻璃片的粗糙/锐利的边缘除去材料。磨料磨削包括使用具有微米级磨粒的金属磨削工具除去材料,所述磨粒可固定在该工具上,也可不固定在该工具上。据认为,使用磨料磨削除去材料的机理涉及破裂。结果,在磨削之后,边缘上可能出现破裂部位。磨削中使用的磨粒越大,在磨削之后可能出现在边缘上的破裂部位越大。这些破裂部位有效地变成应力集中部位和破裂引发部位,导致成品玻璃片比初始玻璃片具有更低的边缘强度。磨粒更小的磨削工具和/或机械抛光工具可用来减小破裂部位的尺寸。机械抛光工具可以是金属轮或聚合物轮。机械抛光也包括使用磨粒,但该磨粒不固定在抛光工具上。通过激光分离法切割玻璃片可避免粗糙边缘。但是,通过激光分离法切割的玻璃片通常不可避免地具有锐利的边缘。激光划线产生锐利的边缘和转角,所述边缘和转角非常容易发生冲击损伤,因此需要进一步对激光划线的边缘进行形状精整。通常,可利用由一系列硬结合磨料(hard bound abrasive)制成的抛光轮和/或使用精研机与稀浆料消除锐利的激光划线边缘,例如斜切边缘或者将边缘修圆。通常需要几个抛光步骤来除去锐利的边缘,这会显著增加成品玻璃片的成本。
发明内容
一个实施方式是制备边缘强化制品的方法,包括利用磁流变精整法(magnetorheological finishing)对具有第一边缘强度的制品边缘进行抛光,制品在抛光之后具有第二边缘强度,所述第二边缘强度大于第一边缘强度。
另一个实施方式是磁流变抛光流体,包含液体载剂、悬浮在液体载剂中的可磁化粒子以及悬浮在液体载剂中的磨粒,其中液体载剂含有pH≤5的蚀刻剂。
另一个实施方式是磁流变抛光流体,包含液体载剂、悬浮在液体载剂中的可磁化粒子以及悬浮在液体载剂中的磨粒,其中液体载剂含有pH≥10的蚀刻剂。
在以下的详细描述中列出了本发明的附加特征和优点,其中的部分特征和优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由所述描述即容易理解,或按文字描述和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述实施本发明而被认识。
应理解,前面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只是本发明的示例,用来提供理解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性质和特性的总体评述或框架。
所包含的附图供进一步理解本发明,附图被结合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呈现了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操作。
附图说明
仅通过以下详述或与附图一起可更好地理解本发明。
以下是对附图中各图的描述。为了清楚和简明起见,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附图的某些特征和某些视图可能按比例放大显示或以示意图方式显示。
图1是说明制备边缘强化制品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说明利用磁流变精整法抛光制品边缘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3是机械精整边缘与根据示例性方法制备的MRF精整边缘的边缘强度比较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详细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透彻理解,陈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但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或全部细节的情况下实施。在其他情况中,为了防止本发明重点不突出,没有详细描述众所周知的特征和/或工艺。此外,类似或相同的附图编号用于标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311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