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80019546.6 | 申请日: | 2011-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96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 发明(设计)人: | 黑见仁;越户义弘;松下惠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 主分类号: | H01G9/004 | 分类号: | H01G9/004;H01G9/00;H01G9/04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王玉玲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固体 电解电容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型大电容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层叠有多个阀作用金属箔的现有的固体电解电容器。专利文献1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如下所述。准备在表面上具有电介质氧化被膜的阀作用金属箔。接着,将作为阳极电极片而发挥功能的阀作用金属箔划分为引线部和阴极部(阳极电极片的阴极侧的部分),并在阴极部表面上形成电介质氧化被膜、固体电解质层和导电体层。并且,将该阀作用金属箔层叠多张后,将层叠的引线部通过焊接捆束,另一方面,层叠的阴极部经由导电体层彼此电连接。之后,在引线部和阴极部连接外部端子,并对层叠的阀作用金属箔进行密封。在这样得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中,阀作用金属箔中的形成有阴极部、电介质氧化被膜、固体电解质层的区域有助于电容形成。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681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现有的固体电解电容器中,将阳极电极片的一部分作为不贡献于电容形成的引线部来使用,因此存在用于形成电容的面积受限这样的问题。
另外,存在由于将多个引线部层叠并捆束而导致不贡献于电容形成的区域的占有率变高,且由于在多个阳极电极片间形成的导电体层而使得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厚度增大这样的问题。
因此,就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的固体电解电容器而言,无法满足与近年来的电子设备的小型薄型化相伴的进一步小型大电容化的要求。
进而,在现有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中,由于在各阳极电极片上分别形成固体电解质,因此制造工序复杂。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地实现小型大电容化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以上的目的,本发明涉及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具备:将在表面上具有电介质氧化被膜的多个阀作用金属箔带有间隙地层叠且在厚度方向上相邻的所述阀作用金属箔之间通过局部导通部而电连接的层叠电容部、以及具有阳极引线部和接合区域的阳极金属板,所述层叠电容部带有间隙地通过局部导通部与所述阳极金属板的接合区域的至少单面电连接,在所述阀作用金属箔之间的间隙、所述阳极金属板与层叠电容部的间隙及层叠电容部的外表面上连续地形成有固体电解质层,导电层以覆盖所述固体电解质层的外表面且与所述阳极金属板的阳极引线部电绝缘的方式形成。
如上那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由于能够不利用所述阀作用金属箔的一部分而通过阳极金属板的阳极引线部来形成引线部,因此能够将阀作用金属箔的表面有效地用于电容形成。
另外,在本发明涉及的固体电解电容器中,能够通过比阀作用金属箔的数目少的例如一个引线部来构成阳极侧的端子,因此能够减小引线部体积相对于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全部体积所占的比例,实现小型化。
进而,没有将所述导电层形成在相邻的阀作用金属箔之间,而在所述层叠电容部的外表面上隔着所述固体电解质层设置所述导电层,因此能够减薄层叠电容部的厚度。
在本发明涉及的固体电解电容器中,优选相邻的阀作用金属箔之间在层叠电容部的侧面电连接(导通),这样,能够通过导通来减少不贡献于电容形成的部分,能够将阀作用金属箔的表面更有效地用于电容形成。
在本发明涉及的固体电解电容器中,优选所述层叠电容部具有第一层叠电容部和第二层叠电容部,在所述阳极金属板的一个面上连接所述第一层叠电容部,在所述阳极金属板的另一个面上连接所述第二层叠电容部,这样,实现进一步的大电容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195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温度分布控制的加工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电流互感器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