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80018653.7 | 申请日: | 2011-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4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 发明(设计)人: | 村上好文;木村浩一;冈崎祐治;田伏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16H61/00 | 分类号: | F16H61/00;F16H61/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王小东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变速器 液压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借助在与液压源相连的液压回路设置的调压阀将向自动变速器的各部分供给的工作油的液压调节成预定的主压的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那样,存在如下的液压控制装置:具有对由成为液压源的油泵供给的基础液压进行调节的调压阀,借助该调压阀产生主压,该主压成为自动变速器所具有的离合器等摩擦卡合要件的卡合工作液压的初压。
专利文献1公开的液压控制装置的调压阀构成为与变矩器的导轮反作用力相应地使主压增大。即,在具有上述的液压控制装置的车辆中,发动机的输出经由曲轴被传递到变矩器的泵轮,通过涡轮放大转矩,导轮承受该转矩的反作用力。在该导轮上固定设置有用于控制液压控制装置的调压阀的导轮臂。从而经由该导轮臂向调压阀的弹簧支承筒施加导轮反作用力。因此,导轮反作用力增大时,与弹簧支承筒连接的导轮弹簧被压缩,随之,弹簧支承筒移动而使调压阀的调压弹簧的设置负载增大,从而工作油路的主压增大。由此,对于车辆停止时的液压回路的主压,在施加负荷时,能够基于该负荷使主压增加,所以能够改善车辆的燃料经济性(燃料费用)。
而且,在上述的液压控制装置中,包括具有用于向调压阀供给辅助压的电磁阀的主压切换单元。电磁阀通过切换对调压阀供给的辅助压,能够将主压切换成低主压和高主压两个等级。因此,在根据车辆的运转状态不需要高卡合工作液压的区域中,利用电磁阀的辅助压将主压切换成低压,由此,降低油泵的驱动转矩,并降低自动变速器的摩擦转矩,由此能够实现燃料经济性的提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814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的液压控制装置中,在将电磁阀的输出压作为反馈压作用于调压阀的状态下,调压阀的下游侧的开放油路发生开放不良等不良情况时,存在主压超出正常值的范围地上升(异常上升)的问题。主压异常上升时,反馈压上升,由此,调压阀的滑柱超行程到达与阀盖碰撞的位置。发生这样的超行程时,不能够完全释放主压,从而主压的供给目标成为异常高压,成为自动变速器的各部分的故障原因。
为应对上述问题,采取增大调压阀的调压弹簧的弹簧负载的对策和采用使滑柱在较早阶段接地的布局的对策等。但是,通过采取这些对策,存在对调压阀的失速压的设定值和导轮反作用力传递结构的布局的自由度等带来限制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装置,能够有效地防止伴随主压的异常上升产生的滑柱的超行程,并能够将对调压阀的设定值和结构的布局带来的影响抑制到最小限度。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是一种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装置,通过在与液压源(P)相连的液压回路(1)设置的调压阀(20),将向自动变速器的各部分供给的工作油的液压调节成预定的主压,所述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调压阀(20)是如下滑阀:具有被施力单元(27、29)施力的滑柱(23)和配置在该滑柱(23)的周围的液压端口(35、36),通过切换向液压端口(35、36)供给的液压而使滑柱(23)工作,所述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装置包括:主压调节单元(15),其随着在驱动源(E)和变速机构(M)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设置的转矩传递机构(T)的转矩反作用力的增大,所述主压调节单元(15)使滑柱(23)向关闭侧移动,由此,以主压增大的方式进行调节;和主压切换单元(55),其具有向调压阀(20)供给辅助液压的辅助液压供给阀(50),所述主压切换单元(55)通过切换该辅助液压供给阀(50)对辅助液压的供给,将主压在低主压和高主压之间进行切换,并且,调压阀(20)具有用于输入辅助液压的辅助液压输入端口(36)和用于释放辅助液压的辅助液压释放端口(37),在由辅助液压供给阀(50)供给到调压阀(20)的辅助液压上升到正常值的范围外的情况下,滑柱(23)超出规定范围地移动,由此,辅助液压输入端口(36)和辅助液压释放端口(37)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186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