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供暖系统及供暖系统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80003563.0 | 申请日: | 2011-07-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3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 发明(设计)人: | 高崎真一;柿本敦;保知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24D19/10 | 分类号: | F24D19/10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徐殿军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供暖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暖系统,特别涉及热泵温水供暖系统。
背景技术
欧洲部分国家(德国等)的能量供应商以电力负荷平均化为目的,在与客户的合同中容许在1天中以规定期间(以下称为“关断时间段”)、规定次数从外部强制地切断(以下称为“关断”)热泵供暖机的电源,作为补偿,提供廉价的电力费用。
因此,为了应对上述来自外部的控制,热泵温水供暖机具有在接收来自能量供应商的波动(ripple)信号时电源成为开启或关闭的继电器开关。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Project Planning and Installation Manual,Heat pumps forheating and hot water preparation”,Dimplex公司,2007年10月(P12,P189)
发明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上述控制方式中,若接收到来自能量供应商的关断信号,则热泵温水供暖系统立即停止运转。因此,室温随着时间经过而降低,会影响使用者的舒适性。特别是,若在蓄热箱及住宅没有充分蓄热的状态下关闭电源,则会导致室温显著降低而影响使用者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针对上述情况而做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暖系统和供暖系统控制方法,即使根据关断信号暂时停止电力供给也不会影响使用者的舒适性。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手段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供暖系统,通过第一电力系统及电力费用比上述第一电力系统低廉的第二电力系统从电力供给源接受电力供给,将对象的温度维持在规定范围内。具体而言,具备:生热部,利用从上述第二电力系统供给的电力生成热;蓄热部,蓄积由上述生热部生成的热;放热部,对在上述蓄热部中蓄积的热进行放热;以及控制部,从上述第一电力系统接受电力供给,控制上述放热部的放热量,并控制上述生热部的生热量,以使上述对象的温度维持在规定范围内。并且,从上述电力供给源取得表示在经过规定时间后停止通过上述第二电力系统的电力供给的信号的情况下,在从接收上述信号开始到通过上述第二电力系统的电力供给停止为止的期间,上述控制部使上述生热部追加生成在通过上述第二电力系统的电力供给停止的期间所需的热。
根据上述结构的供暖系统,能够利用廉价的电力预先生成并蓄积在通过第二电力系统的电力供给停止的期间(关断时间段)所需的热。由此,在关断时间段也易于将对象的温度维持在规定范围内。另一方面,对于电力供给源而言,更换为通过第二电力系统供给廉价电力的优点在于,能够在电力需求的峰值时间段停止电力供给,使电力供给量平均化。
另外,所谓“对象”,例如,在该供暖系统为空气调节的情况下是指“室内空气”,在该供暖系统为地板供暖的情况下是指“地板”,在该供暖系统是热水供给器的情况下是指“水”。
并且,该供暖系统可以具备预测部,该预测部对在通过上述第二电力系统的电力供给停止的期间从上述放热部放出的放热量进行预测。并且,可以是,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生热部,以使得在从接收上述信号开始到通过上述第二电力系统的电力供给停止为止的期间,在上述蓄热部中蓄积与由上述预测部预测到的放热量相当的热。
也可以是,在接收到信号(事先关断信号)时,控制部使生热部产生能够在蓄热部中蓄积的最大热量。但是,在该方法中,放热损失增大,并且电力消耗量增大,无法享受使用廉价电力的优点。因此,利用预测部对关断时间段的放热量进行预测,从而能够使生热部仅产生必要量的热。
此外,也可以是,在上述信号中含有用于确定关断时间段的信息,该关断时间段是通过上述第二电力系统的电力供给停止的时间段。并且,上述供暖系统也可以具备检测部,该检测部检测上述对象的温度和外部气温。并且,也可以是,上述预测部基于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对象的温度和外部气温,预测上述关断时间段的上述放热部的放热量。
对于关断时间段的放热量的预测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预测部基于检测部检测出的当前或过去的对象的温度和外部气温,首先对关断时间段的对象的温度和外部气温等进行预测。另外,基于这些预测结果,对关断时间段所需的放热量进行预测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035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