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组件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80003077.9 | 申请日: | 2011-0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3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 发明(设计)人: | 大田晋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26 |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丁利华 |
| 地址: | 日本国大阪府***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组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组件,该电池组件搭载有当检测到过充电或过放电等诱因时,控制电路以抑制热失控或内部短路发生的安全部件。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具备电池、以及用于抑制电池的热失控或内部短路等发生的安全部件的电池组件为公众所知。所述安全部件包括基板和设置在该基板与电池之间、用于将基板与电池的极电连接的连接部件。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电池组件,该电池组件包括裸电池(bare cell)(电池);与该裸电池的第一电极端子、第二电极端子(极)连结的第一电极引线(electrode lead)、第二电极引线(连接部件);以及经由这些第一电极引线、第二电极引线与裸电池电连接的保护电路基板(基板)。所述第一电极引线、第二电极引线(连接部件)分别被焊接于裸电池(电池)的第一电极端子、第二电极端子(极)。
另外,所述连接部件与基板之间的连接一般也采用焊接。
但是,在制造将设置在基板与电池之间的连接部件焊接在基板和电池这两者上的电池组件时,需要在连接部件的相反的侧依次焊接基板和电池。因此,存在难以提高组装作业的效率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8-177156号(尤其是段落[0036])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高效率的组装作业的电池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电池组件,具备电池以及具有与所述电池连接的电路并在检测到指定的诱因时控制所述电路的安全部件,所述安全部件包括:具有构成所述电路的至少一部分的配线的基板;固定于所述基板,用于将所述配线与所述电池的极电连接的连接部件;以及通过螺合于指定的螺合对象物,保持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电池的极的电连接状态的螺丝。
另外,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固定连接部件和基板,使形成在所述基板上的配线与所述连接部件电连接的第一固定工序;将固定于所述基板的连接部件配置在所述连接部件与电池的极电连接的位置的配置工序;将覆盖部件安装于所述电池,以便覆盖在所述配置工序中配置的基板和连接部件的安装工序;以及通过让螺丝贯穿安装于所述电池的覆盖部件并与所述电池螺合,将所述覆盖部件固定于所述电池的第二固定工序,在所述第二固定工序中,随着所述螺丝的螺合通过所述覆盖部件将所述连接部件向电池侧按压,使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电池的极电连接的状态得以被保持。
另外,本发明所提供另一种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固定连接部件和基板,使形成在所述基板上的配线与所述连接部件电连接的第一固定工序;将固定于所述基板的连接部件配置在所述连接部件与电池的极电连接的位置的配置工序;将覆盖部件安装于所述电池,以便覆盖在所述配置工序中配置的基板和连接部件的安装工序;固定所述电池和覆盖部件,以便限制所述电池与所述覆盖部件向彼此分离的方向移动的第二固定工序;以及让螺丝贯穿固定于所述电池的覆盖部件并与该覆盖部件螺合的螺合工序,在所述螺合工序中,将所述连接部件随着所述螺丝的顶端部的移动向电池侧按压,使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电池的极电连接的状态得以保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组件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引线板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引线板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当于图2的图。
图6是放大表示图5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又一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当于图2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下面的实施方式为对本发明进行具体化的一例,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组件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II-II线剖视图。
参照图1和图2,电池组件1包括薄板状的电池2、以及固定于该电池2的朝向与厚度方向(以下称为左右方向)垂直的方向(以下称为上下方向)的端面(图1中的上面)的安全部件3。
电池2为锂离子电池。该电池2具有形成在朝上的端面的负极4和正极5。这些负极4和正极5分别沿左右方向排列配置。另外,在电池2的上端面的左右两边缘部形成有朝上开口的一对螺母2a。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池2相当于后述的螺丝12的螺合对象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030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