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轨道车辆底架风道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566500.3 | 申请日: | 2011-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490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 发明(设计)人: | 吕晓兰;于百川;车延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四方庞巴迪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F1/00 | 分类号: | B61F1/00;B61D2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陈磊 |
| 地址: | 26611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车辆 底架 风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轨道车辆的底架风道,具体地涉及车辆铝合金底架下部的冷却风道结构改进,属于机械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使用的轨道车辆,如动车组、地铁和城市轻轨等,普遍地安装有单独用于提供车载设备冷却使用的风道。
现有各种用途的风道安装方式,通常是通过紧固件连接、或将单独设立的风道焊接到车体底架上。因而不但需要预留出足够的空间,而且浪费了大量的紧固件、以及相应地产生较多的焊接工作量,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轨道车辆底架风道,其设计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利用底架型材的中空特性,将风道结构与型材断面结构充分地结合在一起。在满足底架本身结构强度的前提下,以型材内腔充当空气流通的通道,从而简化风道在底架上的安装,起到节约安装空间、减少安装复杂性与工作量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设计目的,所述的轨道车辆底架风道主要包括有底架型材,与现有技术的区别之处在于,在底架型材的中间部分,通过焊接的隔板而间隔形成中空的底架风道型材;
在底架风道型材上设置有风道出口和风道进口。
如上述基本方案,在底架型材上使用隔板以间隔出风道型材,即各部件组焊后形成一段密闭空间起到风道的流通作用。将风道融入到底架型材中,以风道型材的断面来同时满足车体底架的强度要求和风道流量的要求。而且,通过将风道整合融入到底架型材中,以节约风道在底架下部的安装空间,进一步地解决转向架与底架距离小而产生干涉的问题。
为保证空气流通的顺畅而可采取下述软连接方案,即在底架风道型材的风道出口处,焊接有出风口组件,即在对应位置增加风道出口的软连接。
基于相同的设计角度,在底架风道型材的风道进口处,焊接有进风口组件。
如上内容,本实用新型轨道车辆底架风道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风道与底架型材断面结构合二为一,兼顾底架本身结构强度与冷却空气通道,从而简化风道安装、节约底架下部的安装空间。
2、减少风道焊接安装的工艺复杂性与工作量,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现结合以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说明;
图1是所述底架与风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风道出口处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风道进口处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1至图3所示,风道出口1,底架风道型材2,风道进口3,底架型材4,隔板5,出风口组件6,进风口组件7。
图1中的箭头表示的空气流通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的轨道车辆底架风道主要包括有底架型材4,在底架型材4的中间部分,通过焊接的隔板5而间隔形成中空的底架风道型材2。
在底架风道型材2上设置有风道出口1,在风道出口1处焊接有出风口组件6。
在底架风道型材2上设置有风道进口3,在风道进口3处焊接有进风口组件7。
风道出口1与风道进口3之间的底架风道型材2,充当空气流通的通道,剩下的部分仍用作底架型材4的基础支撑与连接作用,上述部件之间通过焊接组焊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四方庞巴迪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四方庞巴迪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665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轨道车辆用抗侧滚扭杆系统保护装置
- 下一篇:安全带锁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