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以太网分路转换及另路供电过压保护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559391.2 | 申请日: | 2011-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498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 发明(设计)人: | 赵福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天盾雷电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H9/04 | 分类号: | H02H9/04;H02M3/06;H02M3/24;H04L12/1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维邦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69 | 代理人: | 黄莉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以太网 分路 转换 供电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以太网信号防雷及供电过压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太网分路转换及另路供电过压保护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普及、发展,尤其是随着新型电子元器件的诞生与发展,电力及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电力、铁路、石油、通讯、机场、国防、金融等行业的网络设备对精细防雷器件的需求也呈现高速发展趋势,尤其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对信号防雷器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护能力强、具备电源传输能力等与信号传输特性具备同等的重要性。
目前,业内采用的通常为10/100Mbps自适应网络信号防雷器,仅保护1/2、3/6线,而后级防护电路采用的TVS(瞬间电压抑制二极管)由于结电容过大,对信号的衰减很大;现有的千兆以太网过压保护器电路过于简陋,达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此外,现有的POE(Power Over Ethernet)以太网供电电路只能从交换机取出48V电源供给终端设备,而不能供给终端要求的电压;而许多终端设备又不具备响应交换机POE侦查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以太网分路转换及另路供电过压保护器,以增强信号可靠性,并能提供POE侦查响应功能和转换电源电压输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以太网分路转换及另路供电过压保护器,包括用于获取外部输入的信号及电源的信号及电源输入接口、用于向外部输出信号的信号输出接口、网络信号支路及电源支路;
所述网络信号支路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信号及电源输入接口和信号输出接口,其包括从信号及电源输入接口至信号输出接口方向依次串联的如下电路:
前级并联防护电路,用于泄放雷电及电磁脉冲;
整流钳位电路,用于确保各线间电压的电压差在容许范围,所述整流钳位电路由第一整流桥BR1、第二整流桥BR2、第三整流桥BR3、第四整流桥BR4、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T1和第一高压快恢复二极管D1、第二高压快恢复二极管D2、第三高压快恢复二极管D3、第四高压快恢复二极管D4组成,其中,第一至四整流桥BR1-BR4的第1、3端分别接于线路的第1线和第2线、第3线和第6线、第4线和第5线、第8线和第7线,第一至四整流桥BR1-BR4的第2端均连接第一高压快恢复二极管D1的负极并还均通过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T1连接第三高压快恢复二极管D3负极和第四高压快恢复二极管D4的正极,第一高压快恢复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第一至四整流桥BR1-BR4的第4端均连接第二高压快恢复二极管D2的正极、第三高压快恢复二极管D3的正极和第四高压快恢复二极管D4的负极,第二高压快恢复二极管D2负极接地,所述整流钳位电路具有信号输出端及电源输出端;
退耦电路,连接于所述整流钳位电路的信号输出端,用于抑制脉冲和提供延时;以及
后级防护电路,用于进一步确保线间压差;
所述电源支路包括:
POE侦查响应电路,连接于所述整流钳位电路的电源输出端;
DC/DC转换电路,串接于所述POE侦查响应电路输出端以将POE侦查响应电路获得的直流电源转换成终端所需求的电压值;
市电供应及转换电路,从市电网络获取交流电并转换为直流电源;
电源选择电路,用于从DC/DC转换电路及市电供应及转换电路中选择一路电源作为输出的直流电源;以及
电源输出接口,与电源选择电路相连以输出电源选择电路选定的直流电源。
进一步地,所述前级并联防护电路由第一放电管G1、第二放电管G2、第三放电管G3、第四放电管G4和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二压敏电阻RV2、第三压敏电阻RV3、第四压敏电阻RV4、第六压敏电阻RV6、第七压敏电阻RV7、第九压敏电阻RV9及第十压敏电阻RV10构成,其中,第一压敏电阻RV1与第二压敏电阻RV2并联后一端接地,另一端通过第一放电管G1连接线路的第1线和第2线;第三压敏电阻RV3、第四压敏电阻RV4并联后一端接地,另一端通过第二放电管G2连接线路的第3线和第6线;第六压敏电阻RV6、第七压敏电阻RV7并联后一端接地,另一端通过第三放电管G3连接第4线和第5线;第九压敏电阻RV9、第十压敏电阻RV10并联后一端接地,另一端通过第四放电管G4连接线路的第7线和第8线。
进一步地,所述退耦电路由分别串接于线路的第1-8线中的第一至八电阻R1-R8或PTC热敏电阻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天盾雷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天盾雷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593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高效无功补偿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型母线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