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线式全平衡垂直升船机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20522565.8 申请日: 2011-12-14
公开(公告)号: CN202380451U 公开(公告)日: 2012-08-15
发明(设计)人: 顾正华;曹晓萌;刘国良;徐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大学
主分类号: E02C5/00 分类号: E02C5/00
代理公司: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代理人: 张法高
地址: 310027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组线式全 平衡 垂直 升船机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运工程和大坝通航领域,特别是一种组线式全平衡垂直升船机。

背景技术

船闸和升船机是当今世界上船舶克服航道上集中落差的最主要的两种通航建筑物型式。与船闸借助于闸室内水位变化升降船舶克服落差机理不同的是,升船机利用机械动力拖动承船厢作上升下降运动克服落差,以达到通航目的。升船机是一项牵涉到水动力学、电气、机械、结构等多个领域的系统工程。升船机按承船厢运行线路,分为垂直升船机和斜面升船机两类;按船队(舶)在承船厢中的支托方式,有湿运和干运两种;按船厢是否下水,有下水式和不下水式两种;按其对承船厢重量的平衡方式,有全平衡、部分平衡和非平衡三种;根据承船厢的驱动方式,有自爬式(带螺杆螺母安全装置的齿轮齿条爬升式)、卷扬式(钢丝绳卷扬提升式)、浮筒式、水压式和水力浮动式几种类型。

中国是世界上修建人工运河通航建筑物最早的国家,在我国古代曾经出现一种叫做“埭”(亦有叫“堰”、“堰埭”或“车船坝”)的通航设施,这是我国斜面式升船机的雏形;直至今日,在浙江杭州、宁波一带,还有不少古老的堰埭存在着,并且仍然在航运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我国现代升船机技术发展的真正历史是从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的。当时主要围绕三峡升船机的设计进行研究,后来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三峡升船机的研究工作处于停顿,开始转入小型斜面升船机的研制工作。有代表性的是1965年在安徽省建成寿县湿运斜面升船机,这是我国第一座湿运斜面升船机,也是我国第一座湿运中间试验机。此后,小型斜面升船机在我国各地开始受到重视,创造出不少新的型式。近些年来,我国在大中型升船机方面的研制工作又有所进展。八十年代,三峡工程重新提上了议事日程,对大中型升船机的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相继建成了湖南五强溪升船机、广西岩滩升船机、福建水口升船机,清江上的隔河岩升船机也正在施工中。举世瞩目的三峡升船机正在设计和前期准备中。最近考虑的还有大化、百色、龙滩、景洪、响家坝等升船机。

国外升船机的发展史可追溯到很久以前。公元前600年,在古希腊,科林斯城堡的国王庇里安多斯曾在连接伯罗奔尼撒与希腊大陆的科林斯地峡建造过一条长600公里的滑道,沿斜坡拖船上岸并通过地峡,可视为国外斜面升船机的原始形式。现代升船机最早于1788年出现在英国的开特里冶金工厂引水渠上,为一双排纵向斜面升船机。

国外升船机应用较多的是前苏联、德国、比利时、英国、法国等国家。第一座平衡重式垂直升船机1809年建于英国的塔得比格。建成的比利时斯特勒比——布拉克里双线升船机将是国外最大的平衡重式垂直升船机。前苏联西伯利亚叶尼塞河上的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升船机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自行式斜面升船机,就其升降高度和过船吨位而言,它都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它还是国外唯一船厢下水的升船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平衡重式纵向斜面升船机是比利时布鲁塞尔——沙勒罗瓦运河上的隆库尔斜面升船机,它是世界上第二大斜面升船机。横向斜面升船机中最大的一座是法国马恩――莱茵运河上的阿尔兹维累升船机,建于1967年。此外,国外较为有名的升船机还有德国的亨利兴堡、尼德芬诺、吕内堡等升船机。

与船闸相比,升船机具有自身的优点:(1)理论耗水量几乎为零;(2)形式多样;(3)能适应较高的水头;(4)船舶过坝速度快,当水头超过一定值时,其总操作时间要明显小于船闸;(5)从一定的水头高度起,工程投资较少;(6)船只在升降过程中处于漂浮状态,受力情况较船闸室里正常,提升的重量也为一常量;(7)在沿海地区,能满足“咸淡分家”。通航建筑物的通航能力主要取决于通航速度和一次通航量,虽然在同等条件下,升船机的通航速度要快于船闸,但升船机的一次通航量要小于船闸,因此同等条件下的升船机的通航能力要小于船闸。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组线式全平衡垂直升船机。

组线式全平衡垂直升船机包括平衡重系统、承船厢、滑轮组、悬吊系统、平衡链、塔柱结构、渡槽、内闸门、外闸门和厢门,两个相邻承船厢厢舷的上端通过悬吊系统跨过滑轮组相互连接,在组线式全平衡垂直升船机两侧的悬吊系统一端与平衡重系统的上端相连,悬吊系统另一端跨过滑轮组与承船厢厢舷的上端相连,平衡重系统的下端通过平衡链与承船厢厢舷的下端相连,相邻两个承船厢厢舷的下端通过平衡链相连,在塔柱结构的上端设有滑轮组,在承船厢的两顶端安设厢门,在承船厢的上下游两侧安设渡槽,在渡槽的内外两端分别设有内闸门和外闸门。

所述的承船厢为多个,多个承船厢和平衡重系统通过悬吊系统跨过滑轮组相互连接形成一个耦合的联动系统。

所述的相邻两个承船厢的运动方向相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225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