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节能运输船舶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513735.6 | 申请日: | 2011-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87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 发明(设计)人: | 高存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华海船舶设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3H1/14 | 分类号: | B63H1/14;B63H5/15 |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 32228 | 代理人: | 方为强 |
| 地址: | 210013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 节能 运输 船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舶,尤其是涉及一种组合节能运输船舶,包括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
背景技术
运输船舶,如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是货运船舶的主力军,降低运输船舶能源消耗对于船舶企业乃至整个船舶行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运输船舶的船型发展已相当成熟,通过船体线型的设计来降低阻力、达到节能的目的已愈来愈困难。
目前,在运输船舶上已有多种形式的节能装置,这类节能装置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安装于螺旋桨前方,用来改善螺旋桨的来流质量,提高螺旋桨的推进效率,如前置导叶、前置导管、伴流补偿导管等等。另一类是安装于螺旋桨后方,用来回收利用螺旋桨尾流的能量,如舵球、安装导叶的舵球装置、榖帽鳍等等。虽然这些装置具有一定的节能效果,但一般单独使用节能效果非常有限,考虑安装的装置本身会增加一部分附加的阻力,实际的节能效果一般仅能达到3%~7%。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组合节能运输船舶,合理配置节能措施,改善螺旋桨来流质量并抑制毂涡的生成,有效地提高整流作用,减小毂涡的额外消耗,提高推进效率,减小能量耗散以达到进一步节能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组合节能运输船舶,包括船体,所述船体尾部设有螺旋桨,所述螺旋桨为节能螺旋桨,所述螺旋桨的轴的前上方设有节能导管;所述节能导管包括呈半圆环形的左舷导管及右舷导管,左舷导管及右舷导管安装于螺旋桨轴前上方的船体中纵剖面两侧构成节能导管,所述左舷导管及右舷导管的管壁剖面呈机翼型;所述节能螺旋桨包括螺旋桨本体及桨帽,所述桨帽的外圆周上设有多个鳍叶,所述鳍叶的数量与所述螺旋桨本体的桨叶数量相等,所述鳍叶设置在两个相邻桨叶延伸面的中间位置附近,所述鳍叶的剖面为机翼型剖面。
进一步的:
所述鳍叶直径在所述螺旋桨直径的0.25~0.35倍之间。
所述桨叶中心线与桨帽上的鳍叶中心线的安装夹角在30°~60°之间。
所述节能导管的安装前倾角为0°,所述节能导管的收缩角在6.5°~14°之间,所述左舷导管的收缩角在3°~6°之间,所述右舷导管的收缩角在5°~10°之间。
以螺旋桨直径为基准,所述节能导管后端直径为螺旋桨直径的0.3~0.42倍,所述节能导管前端直径为螺旋桨直径的0.45~0.65倍,所述节能导管的长度为螺旋桨直径的0.15~0.30倍,所述节能导管后端距螺旋桨盘面的距离为螺旋桨直径的0.1~0.3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组合节能运输船舶,组合配置节能螺旋桨及节能导管,由节能导管增加螺旋桨来流速度,改善桨盘面伴流均匀性,由节能螺旋桨的桨帽上设置的鳍叶抑制毂涡并利用螺旋桨尾流的能量,提高推进效率,减小能量耗散,大大提高节能效果,起到1+1>2的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F向视图。
图3为图1的E-E向剖视图。
图4为节能螺旋桨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图5的G向局部视图。
图7为左舷导管及右舷导管的管壁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华海船舶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华海船舶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137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船用高效节能导管
- 下一篇:一种用于抛缆操作的两轴转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