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电子机械制动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510038.5 | 申请日: | 2011-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710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锐;傅云峰;葛正;江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F16D65/18 | 分类号: | F16D65/18;F16D65/38 |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南方商标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5 | 代理人: | 白家驹 |
| 地址: | 317600 浙江省台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电子机械 制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制动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电子机械制动器。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一种地面交通工具,行驶、转向、停车是其三个基本功能,其中停车功能是由汽车的制动系统来完成的。“安全、节能、环保”是汽车未来发展的三大主题,制动系统作为汽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汽车行驶的安全性。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同时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日益提高,汽车制动系统也得到不断的发展。现有的汽车制动系统都是基于传统的液压制动系统,植入ABS(防抱死刹车系统)、TCS(牵引力控制系统)、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等实现的。
但是,一方面,随着环境恶化、资源缺乏,人们更加关注和提倡“绿色能源”,传统的液压系统将逐步被可再生能源所代替,因此研发电子机械式制动器对保护生态环境有很大的意义;另一方面,现有的制动系统由于其液压回路易泄露、制动相应速度慢、踏板性能差、装配维修难度大、不易模块集成等缺点,促使人们开发出新一代的汽车制动系统,即线控制动系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电子机械制动器,它兼有行车制动功能、驻车制动功能和间隙调节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汽车电子机械制动器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包括前侧浮钳1、浮动钳体7,前侧浮钳1连接前摩擦片23,浮动钳体7通过螺母活塞21连接后摩擦片22,前摩擦片23与后摩擦片22之间设置有制动盘2;螺母活塞21通过增力连杆机构8连接电机15;螺母活塞21连接间隙调节机构19;电机15通过增力连杆机构8推动后摩擦片22和前摩擦片23贴近制动盘2,实现制动。
所述螺母活塞21通过多个螺母连接第二丝杠3的一端,第二丝杠3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丝杆套5;第二丝杠3上套设有调节件4;所述间隙调节机构19设置于调节件4的下方;丝杆套5通过左连接铰链26与增力连杆机构8的其中一个摆杆活动连接,增力连杆机构8的另一个摆杆通过右连接铰链11与浮动钳体7的后端活动连接;增力连杆机构8的两连杆通过铰链与丝杠推杆9连接;丝杠推杆9连接第一丝杠12,第一丝杠12通过多个螺母与电机15的输出轴实现螺纹连接;电机15输出轴的旋转带动螺母旋转,驱动第一丝杠12轴向移动,实现将电机15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
所述间隙调节机构19包括锥形推杆192、固定套191,锥形推杆192设置于所述调节件4的下方,锥形推杆192的杆身设置于固定套191内,锥形推杆192的杆身套设有压缩弹簧194;锥形推杆192的底部设置有电磁铁193。所述电磁铁193通过控制导线195电连接电子控制单元0;所述电机15由电子控制单元0控制。
所述增力连杆机构8的输入力F与输出力Fo之间关系满足:
其中:F为丝杠推杆9的轴向力,
Fo为螺母活塞21的轴向力,
N为成V型的增力连杆机构8的两连杆的推力,
θ为连杆与水平线的夹角,
L为增力连杆机构8的摆杆总长,
l为左连接铰链26与固结铰链13之间的距离。
所述电机15设置于电机基座16上;电机基座16通过滑动杆14、17与浮动钳体7的后端活动连接,使电机基座16能够相对于浮动钳体7移动。
所述第二丝杠3的另一端通过推力球轴承6活动连接丝杆套5。
所述螺母活塞21与浮动钳体7之间设置有密封圈20;或者螺母活塞21的活塞柱体为方形截面;或者螺母活塞21设置有导向用的滑动杆。
所述调节件4为圆柱齿轮。
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的电子间隙制动器的增力效果不佳、无间隙调节功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增力连杆机构,输入力经过两次放大,具有很好的增力效果,能够减小所需的输入能量;本实用新型同时具有行车制动、间隙自主调节、驻车制动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间隙调节功能,能够对制动盘与摩擦片之间的间隙进行自由调节,以保证车辆制动响应速度的恒定性,进一步保障制动性能。
本实用新型制动性能好、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易于维护、能量消耗少。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电子机械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间隙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增力连杆机构的受力关系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未经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100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