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碱液再生系统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500653.8 | 申请日: | 2011-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997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 发明(设计)人: | 叶咸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蓝海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0004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费***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生 系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膜法处理工业废水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碱液再生系统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厂家在处理碱液再生方面,主要采用自然沉淀、不锈钢网过滤、陶瓷膜过滤等主要方法,自然沉淀只能去除漂浮物和沉淀物,无法有效去除悬浮物等物质,使碱液无法有效再生;不锈钢过滤网主要是在0.1-1mm的精度下进行分离,在这样的精度下,只能去除部分纤维、碎石、碎玻璃等、再生的碱液去污能力低,无法达到洗涤要求;陶瓷膜过滤虽然精度达到要求,但是由于其本身结构的限制,使其很快堵塞,出水下降,膜通量的维持和恢复相当的困难,因此设备结构复杂,能耗高,运行成本大。
许多使用洗瓶机的用户几乎都遇到一个相同的问题,洗瓶机喷咀堵塞的情况,一旦遇到这种情况,洗瓶机的洗净率会下降,洗瓶量也跟着下降,更糟糕的是处理喷咀堵塞非常耗工耗时,在更换的时候又不能生产,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产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碱液再生系统的装置,它具有耐高温、再生能力强,有效阻止洗瓶机喷咀堵塞等工作能力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碱液再生系 统的装置,包括有依次连接的浊液罐、分离罐、清液罐及洗瓶机;所述分离罐的内部设有膜组件过滤器;所述浊液罐、分离罐及清液罐的底部连接有排污引出管;其还包括有软水保护装置、曝气装置、水泵、加热装置、反冲洗罐、二次分离罐、反冲洗罐及在线除渣装置;所述分离罐的底部设有软水保护装置及曝气装置;所述反冲洗罐及二次分离罐设置在分离罐和清液罐之间;所述清液罐上连接有水泵及加热装置;所述在线除渣装置设在洗瓶机上且其底部连接有排污引出管。
所述分离罐的入口处设有粗过滤网。
所述在线除渣装置内部设有细过滤网,其外部设有净水进口、反冲进口及原水进口。
所述的膜组件过滤器由若干个中空纤维膜束及收集管构成;中空纤维膜束安装在收集管上,且其底部与曝气装置内的曝气管及曝气引入管相连接。
所述的中空纤维膜束由若干根中空纤维膜丝、封胶及封头构成。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清液罐上设置的加热装置,使再生碱液可以随时升温到洗瓶机需要的温度,不需要再在洗瓶机内进行升温,节省了工作的时间;洗瓶机上设置的在线除渣装置可以在洗瓶机工作的同时进行过滤,有效的解除了洗瓶机喷咀堵塞的问题,提高了洗瓶机工作效率;分离罐与清液罐之间设置的二次分离和反冲洗罐,可以保障系统工作时反冲用水的需要,使膜组件过滤器得到充分的反冲用水,延长使用周期;膜组件过滤器内的中空纤维膜束的分离精度达到0.02-0.2μm,碱液经过分离之后,再经过二次分离罐的吸附作用,再生的碱液非常清澈,洗涤能力接近于新配碱液,大大节省了碱和水的损耗,降低了COD的排放,是后续污水处理的保护伞;而且中空纤维膜束 内的封胶可以在95℃的高温碱水中连续工作,在碱液再生的同时有效的回收了热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在线除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膜组件过滤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中空纤维膜束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浊液灌;2、分离罐;3、软水保护装置;4、曝气装置;5、清液罐;6、排污引出管;7、水泵;8、加热装置;9、反冲洗罐;10、二次分离罐;11、粗过滤网;12、在线除渣装置;13、洗瓶机;14、净水出口;15、反冲进口;16、原水进口;17、细过滤网;18、中空纤维膜束;19、曝气管;20、曝气引入管;21、收集管;22、中空纤维膜丝;23、封胶;24、封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蓝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蓝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006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