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质燃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96701.0 | 申请日: | 201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50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郎威;王庆功;蒋文斌;吕俊复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汇丰生物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B40/00 | 分类号: | F23B40/00;F23L9/00;F23J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邸更岩 |
地址: | 110013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燃烧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质燃烧设备,属于生物质燃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生物质能源是倍受世界各国关注和重视的可再生能源,然而因生物质含有较多的碱金属物质及氯的化合物(尤其是农作物秸秆),导致生物质灰熔点很低,燃烧时易引起积灰、结渣,还可能发生结焦和腐蚀等问题,损坏燃烧设备。
现今公开的大多数生物质直燃锅炉,基本为传统的炉排式锅炉技术和流化床技术。对于炉排式锅炉而言,由于生物质低的灰熔点,运行中需要严格控制锅炉内的温度以避免结渣;对于流化床锅炉而言,燃烧生物质最大的难题在于床料选择,像廉价的砂子等床料极易与生物质灰发生粘结而影响流化,许多合适床料的成本又令人望而却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生物质燃料灰熔点低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一种生物质燃烧设备,提高燃烧温度、实现生物质燃烧液态排渣,经熔渣捕集,使进入外部受热面的烟气含尘率低,绕开了采用控制燃烧温度、寻求床料等常规手段,能够显著受改善受热面结渣及腐蚀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物质燃烧设备,它包括给料装置、进料口、燃烧室、炉墙、水冷壁和烟气出口,其特征在于:在燃烧室上部四角切向布置有二次风口,所述进料口设置在燃烧室顶部,燃烧室下端的收缩段为汇渣室,汇渣室下部设有粒化水箱;所述烟气出口位于汇渣室上部的炉墙上,在烟气出口处设有一排捕渣管,捕渣管的顶部设有挡渣檐;在燃烧室外部设有对流受热面和引风机,引风机的入口经过管道和对流受热面与烟气出口相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捕渣管为水冷壁的管排拉稀而成;所述挡渣檐是由对称布置且向下倾斜的两檐构成,焊接于所述水冷壁上;所述水冷壁的内侧敷有一层耐磨层;所述给料装置为活塞推料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①燃料在燃烧室内的下降中进行预热和燃烧,二次风的混入形成了四角切圆燃烧,生物质燃料和空气之间充分混合,能够燃烧水分较大的生物质燃料,且燃烧室内温度较高,能够实现液态排渣,燃烧效率高;②档渣檐将燃烧室内壁淌下的液态熔渣分流,避免出口烟气将之携带,经过捕渣管的过滤,出口烟气相对洁净、含渣率低;③燃烧室内呈负压状态,运行现场干净,运行安全;④直接燃用生物质散料包,给料装置为活塞式推料器,燃料预处理和给料均较为简单,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中:1-进料口;2-燃烧室;3-汇渣室;4-粒化水箱;5-二次风口;6-水冷壁;7-耐磨层;8-炉墙;9-烟气出口;10-捕渣管;11-档渣檐;12-活塞推料器;13-对流受热面;14-引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具体结构和最佳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该设备给料装置、进料口1、燃烧室2、炉墙8、水冷壁6和烟气出口9,在燃烧室2上部四角切向布置有二次风口5,进料口1设置在燃烧室顶部,燃烧室下端的收缩段为汇渣室3,汇渣室3下部设有粒化水箱4,用于收集汇渣室3淌下的液态渣;燃烧室2的内壁布置有水冷壁6,水冷壁6可为悬吊的膜式壁,汇渣室3为绝热结构、内部不布置受热面,水冷壁6上最初敷上一薄层耐磨层7,随着锅炉的运行,耐磨层7不断受磨损而脱落,取而代之的是不断粘结在水冷壁6上的液态熔渣,保护水冷壁6不受到磨损。所述烟气出口9位于汇渣室3上部的炉墙上,在烟气出口9处设有一排捕渣管10,捕渣管10为水冷壁6的管排拉稀而成;捕渣管10的顶部设有挡渣檐11;在燃烧室2外部设有对流受热面13和引风机14,引风机14的入口经过管道和对流受热面13与烟气出口9相连通,烟气的流动靠引风机14所抽引、形成了燃烧室2内的负压运行,出口烟气与对流受热面13进行充分换热后而排出;给料装置为活塞推料器12,用于将生物质散料包经进料口1送入燃烧室2内。
如图2所示,挡渣檐11是由对称布置且向下倾斜的两檐构成,焊接于所述水冷壁6上,用以将沿内壁流淌下来的液态熔渣分流,绕过烟气出口9而流入汇渣室3,避免熔渣流经烟气出口9而被排烟携带。
本实验新型所述的二次风口5共为四个,每个二次风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α可为30-60°,切向布置在燃烧室上部的四角上,以在燃烧室内形成四角切圆旋流燃烧(如图3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汇丰生物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未经沈阳汇丰生物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967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的处理装置
- 下一篇:监护仪(ES-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