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铅酸蓄电池内极柱跨桥焊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487043.9 | 申请日: | 2011-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053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 发明(设计)人: | 陈健;赵凤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润阳新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2/28;H01M2/30;B23K37/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552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内极柱跨桥焊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蓄电池生产中所用的辅助设备,具体讲是一种铅酸蓄电池内极柱跨桥焊模具。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内极柱跨桥焊模具是多单体电池生产必备的设备之一,将多单体电池单格内极柱铅零件通过焊接方式连接起来,形成6V、12V等多单体电池。内极柱铅零件结构一般由金属铅制成,作用是在放电过程中汇集单体电池内部极板上化学反应产生的电流,并与其它单体串联或并联对外做功;在充电过程中将外部电流导入单体电池内部,起到输入输出电流功能。铅酸蓄电池行业中,多单体连接部位(跨桥焊接部位)往往成为铅酸蓄电池在大电流、高功率放电时的薄弱环节,主要原因为跨桥焊接部位截面较小,内阻较大,发热较大,成为制约大电流、高功率放电的瓶颈。
常见跨桥焊模具一般为圆柱形,由两片对称的模块拼接而成,拼接部位有圆柱形内腔。焊接时,将两个与模具内腔一致的内极柱夹在一起,通过焊枪高温熔化内极柱上表面,从而将两个内极柱连接在一起。
这种常见的跨桥焊模具,在焊接过程中只能形成一个与内极柱直径等长的焊接截面,连接处截面较小,影响电池的高功率、大电流放电性能。部分厂家为了提高电池高功率、大电流放电性能,通过提高内极柱直径的方式,来增加跨桥焊截面,但效果往往不佳,反而增加成本,降低电池重量比能量。而且现有模具由于与内极柱夹得很紧,焊接过程中焊枪一般只能熔掉上表层,下层难以熔融,易出现熔融深度较浅焊接不牢固问题,而且熔融深度不易测量,可靠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内极柱跨桥焊模具,在不增加极柱直径情况下,增大内极柱焊接截面,提高焊接可靠性,增强电池的高功率、大电流放电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铅酸蓄电池内极柱跨桥焊模具,由两片对称的模块拼接而成,拼接部位设有上下直通的内腔,其改进之处是所述内腔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椭圆形凹槽,下部为圆柱形腔体,所述椭圆形凹槽的长轴方向与模块的拼接面一致,并且长轴尺寸大于圆柱形腔体直径,短轴尺寸等于圆柱形腔体直径。
所述椭圆形凹槽的深度5~10mm。
焊接时将两个半圆形内极柱夹在模腔中,用焊枪高温熔化内极柱上端,使融化的铅溶液填满椭圆形凹槽,从而增加内极柱连接截面,可避免出现虚焊或焊接深度不够等情况,焊接部位质量可靠性高,进而增强电池的高功率、大电流放电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铅酸蓄电池内极柱跨桥焊模具由两片对称的模块1拼接而成,拼接部位设有上下直通的内腔,内腔上部为椭圆形凹槽2,下部为圆柱形腔体3,凹槽2的长轴方向与模块拼接面一致,长轴尺寸为圆柱形腔体直径的1.6倍,短轴尺寸等于圆柱形腔体直径,凹槽2的深度为6mm,所述圆柱形腔体与待焊内极柱一致,焊接时两片模块用夹紧件夹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润阳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润阳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870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