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404250.3 | 申请日: | 2011-10-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12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 发明(设计)人: | 黄天佑;唐明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天佑;唐明贤 |
| 主分类号: | H01R13/639 | 分类号: | H01R13/639;H01R13/633;H01R13/64;H01R13/02;H01R4/24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创益专利事务所 44249 | 代理人: | 李卫平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组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具有两连接器,可分别与导线连接,该两连接器可相匹配的接合,使导线可透过该两连接器达成电性连接的电连接器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习知,电连接器具有即插即拔功效,目前得以广泛应用。而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电连接器,包括有一第一连接器及一第二连接器,该两连接器分别与多数条导线电性连接,该两连接器可相匹配的接合。该两连接器各包括有一绝缘本体及多数支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对应容置在该绝缘本体端子通道内。当该两连接器接合时,该两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即可对应接触,藉以达成该两连接器电性连接的作用,使得各导线可透过该两连接器达成电性连接的作用。但上述的两连接器在接合后,缺少卡扣,往往难以确保稳定的接合,尤其容易因导线被拉拉、碰触等因素而使两连接器之间产生松动、脱落,而无法确实的传输讯号,难以确保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
因此,由上可知,上述现有的电连接器组合,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具有不便与缺失存在,而可待加以改善。本申请人有感上述缺点的可改善性,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点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合结构,可使相匹配的两连接器稳定的接合,而无松动、脱落的顾虑,且解扣操作相对便利,符合微小化设计。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电连接器组合结构,其包括:
一第一连接器,其包含一第一绝缘本体及多数支第一导电端子,该第一绝缘本体具有多数个第一端子通道,该第一绝缘本体一端外壁突设有至少一卡扣体,该第一导电端子插置固定于该第一端子通道内,该第一导电端子各具有一第一接线部及一第一接触部,该第一接线部刺破连接有第一导线;以及一第二连接器,其包含有一第二绝缘本体及多数支第二导电端子,该第一绝缘本体具有多数个第二端子通道,该第二端子通道前端形成一插接口,该第二绝缘本体外部设有一扳动部,该扳动部内端连接有一挡止部,该挡止部一端伸入该插接口中,扳动部为立式后扳工作;该第二导电端子插置固定于该第二端子通道内,该第二导电端子各具有一第二接线部及一位于插接口内的第二接触部,该第二接线部刺破连接有第二导线;上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一绝缘本体一端插接于该第二连接器的插接口,该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接触部插接于该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接触部中,构成该第二导电端子与该第一导电端子接触达成电性连接,并以该卡扣体卡扣于挡止部,构成该两连接器相互卡扣接合。
上述方案进一步设计是:该第二绝缘本体上还设有防止该扳动部后扳过度的限位部。
所述该第二绝缘本体上防止扳动部后扳过度的限位部为凸设在扳动部后侧的凸台。
所述该卡扣体具有一倾斜状的导引面及一卡扣面。
所述该第一绝缘本体具有一插接端及一与该插接端相反的连接端,该第一端子通道贯穿该插接端与连接端,插接端上具有防呆凸起;该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接线部设有第一夹线槽,该第一夹线槽的内侧壁设有刺破第一导线的被覆层并电性接通第一导线的芯线的第一刺破部。
所述该第二绝缘本体具有一插接端及一与该插接端相反的连接端,该第二端子通道贯穿该插接端与连接端,插接端上设有防呆插槽,防呆插槽配合第一绝缘本体的防呆凸起插接;该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接线部设有第二夹线槽,该第二夹线槽的内侧壁设有刺破第二导线的被覆层并电性接通第二导线的芯线的第二刺破部。
根据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主要是于该第一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上设有一卡扣体,且于该第二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内设有一档止部,当该两连接器相互接合时,该卡扣体即可卡扣于挡止部,使相匹配的该两连接器相互卡扣接合,使得该二连接器可稳定的接合,而无松动、脱落的顾虑;可确实的传输讯号,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
本实用新型再一优点是:解除两连接器相互接合的扳动部为立式后扳工作,便于解扣操作,且占用空间小,有利于缩小第二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体形,符合微小化设计,实用性和经济性大大提升。
本实用新型又一优点是导电端子和导线之间为刺破连接,使得连接器与导线的连接更为简单容易,且连接器之间设有防呆结构,使得连接器接合更准确、快捷。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绝缘本体立体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导电端子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导电端子结合到第一绝缘本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绝缘本体立体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天佑;唐明贤,未经黄天佑;唐明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042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屏蔽结构的电子连接器
- 下一篇:端子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