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动力驱动的数控弯管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91934.4 | 申请日: | 2011-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91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 发明(设计)人: | 钱小冬;陶晨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国青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7/024 | 分类号: | B21D7/02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周濂堂 |
| 地址: | 201703 上海市青浦区沪***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驱动 数控 弯管 | ||
技术领域
属金属管材及型材弯曲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弯管机动力驱动有两种形式,电动机带动液压泵,将电能转换为液体压力,驱动液压缸或者液压马达,进而带动弯管机弯曲机构的摆转,从而实现对金属型材和管件的弯曲目的。或采用电机通过减速机构,达到降低转速和增大扭矩的效果,进而驱动弯管机弯曲机构的摆转,从而实现对金属型材和管件的弯曲目的。这种单一动力驱动结构与常规液压弯管机一样,布局比较松散,无法有效利用机床的结构空间,而且多级减速的间隙不容易消除,造成高精度制造的成本居高不下。
这种结构由于使用单独驱动技术,所以必须采用相对比较大型的液压缸或者液压马达,机床布局比较松散,无法有效利用机床的结构空间,特别是一旦有液压元件运行,整个液压系统就进入全负荷工况,在一些只需小流量驱动的部件运行时造成能源浪费。而且由于长时间满负荷工作,液压系统温度容易升高,使液压油性能劣化,降低液压元件的使用寿命。特别在一些需要联动的液压元件在同时运行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抢油”现象,也就是说当同时加载液压的情况下,负载小的液压元件先运行,使整个液压系统在短时间内不能建立大负载元件运行需要的压力,以致需要同时运行的部件在运动过程中产生超前和滞后,使设备的运行控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如果采用电机通过减速机构,达到降低转速和增大扭矩的效果,进而驱动弯管机弯曲机构的摆转,从而实现对金属型材和管件的弯曲目的。这种结构与常规液压弯管机一样,布局比较松散,无法有效利用机床的结构空间,而且多级减速的间隙不容易消除,造成高精度制造的成本居高不下。特别是目前的技术条件能够生产的高精度减速机构功率都比较小,所以这种结构一般不能应用于较大型的弯管机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要提供一种具备小扭矩输出,同时又能大扭矩输出,结构紧凑的一种双动力驱动的数控弯管机。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动力驱动装置的数控弯管机,包含动力驱动装置, 其方案是:动力驱动装置是由两个独立液压马达,其输出轴分别啮合各自的驱动机构所构成;一个驱动机构终端的输出齿轮与套在主轴上的同步座键联结的齿轮相啮合;所述同步座与转臂驱动板键联结;另一个驱动机构终端的输出齿轮与和主轴键联结的齿轮相啮合;主轴上套着与主轴用键联结的同步块;所述同步块与同步座形状相似:均为中心是通孔、盘面为平面的圆盘状轴套,两平面盘面上均有一块扇形凸起平台,两个圆盘状轴套上的扇形凸起平台,方向相对地嵌在对方凹面内,两凸起平台的侧面互相接触;主轴穿过同步块与同步座的中心通孔。
实施本实用新型后的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使用两套相对独立的液压系统,分别控制主轴及转臂,根据需要提供的扭矩,可由一套液压系统参与工作也可以两套液压系统参与工作,实现保障弯管和节约能源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液压系统结构,克服了传统弯管机床使用一套液压系统同时控制主轴及转臂带来的缺点。这种双液压系统结构在弯管机内尚未发现采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面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 主轴与转臂的位置均为初始位置的 弯管机准备示意图
图3,弯管状态示意图
图4,头架分离式装配示意图
图5-1,驱动系统1的主弯曲机构立体示意图
图5-2,驱动系统1的主弯曲机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6-1 ,驱动系统2的辅助增力机构立体示意图
图6-2,驱动系统2的辅助增力机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7. 同步机构立体示意图
图8. 同步机构及其啮合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双动力驱动装置的数控弯管机,包含动力驱动装置, 其构成是:动力驱动装置是由两个独立液压马达,其输出轴分别啮合各自的驱动机构所构成;一个驱动机构终端的输出齿轮与套在主轴7上的同步座10键联结的齿轮3b相啮合;所述同步座10与转臂驱动板4b键联结;另一个驱动机构终端的输出齿轮与和主轴7键联结的齿轮相啮合;主轴7上套着与主轴7用键联结的同步块9;所述同步块9与同步座10形状相似:均为中心是通孔、盘面为平面的圆盘状轴套,两平面盘面上均有一块扇形凸起平台,两个圆盘状轴套上的扇形凸起平台,方向相对地嵌在对方凹面内,两凸起平台的侧面互相接触;主轴7穿过同步块9与同步座10的中心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国青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国青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919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