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靠的磁极线圈对地绝缘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59607.0 | 申请日: | 2011-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15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明;张子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双富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3/34 | 分类号: | H02K3/34;H02K3/38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俞润体 |
| 地址: | 311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靠 磁极 线圈 绝缘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电机组的零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可靠的磁极线圈对地绝缘结构。
背景技术
国产水轮发电机组广泛采用立式结构,立式水轮发电机组通常由混流式或轴流式水轮机驱动,立式结构又可以分为悬式和伞式。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整装混流立式水轮发电机组(授权公告号:CN2610111),其包括发电机、水轮机和尾水管,发电机通过发电机座安装在水轮机上方,与水轮机共用一个主轴,尾水管安装在水轮机下方;水轮机由转轮、导水机构上环、导水机构下环、导叶、座环与蜗壳、叶片控制机构、顶盖、顶盖止水环、密封座、盘根与盘根压盖和排水管构成;导水机构上环、导水机构下环位于转轮外侧,座环与蜗壳位于导水机构上环、导水机构下环的外侧,导叶位于导水机构上环、导水机构下环之间,沿周向均布;水轮机的转轮通过锥套、压紧螺钉与发电机主轴固连;由顶盖止水环、顶盖和排水管构成外排水装置,顶盖止水环与转轮间具有止水齿槽,顶盖止水环和顶盖间具有上层空间,排水管的上端通过顶盖与上层空间的外侧相通,排水管的下端与尾水管的上端相通;叶片控制机构由导叶轴、旋转拐臂、连杆转轴、连杆构成;导叶轴与导叶垂直连接,旋转拐臂呈径向外置,内端与导叶轴铰连,外端设有两连杆转轴,两相邻旋转拐臂的相邻连杆转轴上装有连杆,使其与两导叶轴的连线相等且平行;水轮机所有导叶均通过导叶轴、旋转拐臂、连杆两两相连。但是这种发电机中的磁极线圈对地的爬电距离较小,线圈的绝缘可靠性、强度和整体性较差,而且无法起到防尘、防污染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可靠的磁极线圈对地绝缘结构,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发电机中的磁极线圈对地的爬电距离较小,线圈的绝缘可靠性、强度和整体性较差,而且无法起到防尘、防污染的作用等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靠的磁极线圈对地绝缘结构,包括磁极铁芯,磁极铁芯上缠绕有磁极线圈,所述的磁极线圈上下两端与磁极铁芯的接触处都连设有绝缘法兰,磁极线圈与磁极铁芯极身的接触处设有封闭式绝缘板。磁极线圈的两端设有高强度的绝缘法兰,可以保证其安装时不会漏电。封闭式绝缘板的厚度可以是2-3mm,不仅能起到绝缘的作用,还能起到防尘、防污染的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的磁极线圈上下两端的绝缘法兰与磁极铁芯极身的接触处设有绝缘棱边。绝缘棱边可以采用进口的Nomex纸,可以消除法兰与极身之间的间隙产生的爬电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的磁极铁芯与磁极线圈、绝缘法兰的间隙处填充有F级环氧树脂。磁极线圈组装时产生的间隙处可以涂以F级环氧树脂并采用热压成型工艺进行填充,从而提高了磁极线圈的强度和整体性。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高了磁极线圈对地的爬电距离,保证了线圈绝缘的可靠性,具有整体性好、尺寸规整、防尘、防污染、结构简单、合理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图1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图1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磁极铁芯1、磁极线圈2、绝缘法兰3、封闭式绝缘板4、绝缘棱边5、F级环氧树脂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本例的一种可靠的磁极线圈对地绝缘结构,如图1,有一个磁极铁芯1,磁极铁芯上缠绕有磁极线圈2,如图2、图3,磁极线圈上下两端与磁极铁芯的接触处都连设有绝缘法兰3,绝缘法兰与磁极铁芯极身的接触处设有绝缘棱边5。磁极线圈与磁极铁芯极身的接触处设有封闭式绝缘板4,磁极铁芯与磁极线圈、绝缘法兰的间隙处填充有F级环氧树脂6。
使用时,在磁极铁芯1处装配好封闭式绝缘板4、绝缘棱边5,将磁极线圈2缠绕在磁极铁芯1外部,再安装上绝缘法兰3,在间隙处涂以F级环氧树脂6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双富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双富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596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型增容补偿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无变压器LED闪光及声响报警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