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故障分析处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47683.X | 申请日: | 2011-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24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创意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胡静 |
| 地址: | 61173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故障 分析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通讯技术、网络设备维护、技术支持等第三方服务外包且有设备原厂服务支撑的故障分析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以及网络应用的不断普及,网络的规模也在随之不断地增长,与此同时,网络技术的应用与网络设备的使用也变得越来越多,其复杂程度也随着日益增加。
目前,针对通讯技术、网络设备维护、技术支持等第三方服务外包且有设备原厂服务支撑的网络而言,一旦出现网络故障,第三方服务方工程师需要在故障受理后应对多方面的信息处理,其中,包括故障信息的收集、故障原因分析、与被服务方网络管理人员交流、各类资源的调动以及资料的查找等等工作,工作量之大且过程之繁琐,给第三方服务工程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此外,在故障信息交流、技术难题、时间紧迫性的三重高压下进行排障工作,其故障处理的时效性、故障判断的准确性、方案的制定完善性与方案实施的效率上势必会受到影响,而恰恰在故障处理中,第三方服务工程师是整个环节中最关键的部分,也是整个环节中瓶颈出现最严重的地方。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对故障数据进行收集并进行分析,能够减少故障处理过程中由于故障信息交流、技术难题、时间紧迫性的三重高压产生的主观影响的故障分析处理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
所述故障分析处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装置、交换机、可疑故障分析服务器以及用户数据服务器;其中,所述数据采集装置通过用户端网络与网络各接入设备相连;所述交换机与可疑故障分析服务器相连,且透过通信网络连接数据采集装置;所述用户数据服务器与可疑故障分析服务器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监控主机,该监控主机连于交换机。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与监控主机相连。
本实用新型所述故障分析处理系统,其优点在于能够让第三方服务工程师迅速、准确、全面且实时地掌握用户端网络的实际运行状态,且通过对用户端网络综合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并对运行中发生的各种故障问题提出相应的应急参考对策,有力地减少了第三方服务工程师在高压下工作时主观因素对其故障处理的时效性、故障判断的准确性、方案的制定完善性与方案实施的影响,确保了用户端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极具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故障分析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所示,所述故障分析处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装置10、交换机20、可疑故障分析服务器30以及用户数据服务器40。
所述数据采集装置10通过用户端网络5与网络各接入设备51进行连接,且用于对用户端网络5综合数据进行采集,实际应用中,该数据采集包括了对各接入设备51的运行状态以及用户端网络5的流量数据包等的采集。
所述交换机20与所述可疑故障分析服务器30连接,且透过通信网络6与数据采集装置10相连。
所述可疑故障分析服务器30,其分别与交换机20、用户数据服务器40连接,且主要用于对数据采集装置10所采集的数据以及用户数据服务器40中所存储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综合判断,从而分析得出用户端网络5中是否发生故障、故障类型以及相应发生故障的应急对策,大大节省了第三方服务工程师信息调查时间,并进一步减小了故障发生时庞大的工作量以及紧迫性给第三方服务工程师所带来的压力,故障发生时,首先系统会给出相应的应急对策,第三方服务工程师可以先根据该应急对策去先期处理故障,而后再根据相关数据对故障原因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再根据详细分析的结果去调整用户端网络5的运行参数或者进行网络改造等等。
所述用户数据服务器40中存储有用户端网络5的各接入设备51的运行参数、用户端网络5的历史故障记录以及相应故障的处理方案等,在上述可疑故障分析服务器30进行分析时,其会从用户数据服务器40中调取数据,以便于跟数据采集装置10采集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创意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创意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476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纸币鉴伪手机
- 下一篇:智能天线多用户干扰检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