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型厌氧环境发生实验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47501.9 | 申请日: | 2011-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43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 发明(设计)人: | 刘增辉;苏东海;朱运利;辛秀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C12M1/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 地址: | 10002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型 环境 发生 实验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的智能化全自动实验设备,它可以方便地实现在小容量容器中直接发生厌氧环境的目的,以进行厌氧培养实验。它克服了传统厌氧培养箱在“大环境”下进行实验时带来的操作不便、厌氧环境形成时间长、能耗高等缺点,同时还很容易地实现了多工位同时进行工作的功能,可以很容易地实现批量实验的目的,并具有很高的实验重复性。
背景技术:
厌氧培养实验是生物研究领域最常见的一种实验,常见的实验手段是在一个密闭的培养箱中形成厌氧环境,操作者将双手伸进培养箱中戴着手套进行操作,受到操作条件的制约,操作的方便性和操作的灵活性都受到很大的限制,这就要求操作者必须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才能做到安全地完成实验。另外,传统的厌氧培养箱由于采用的是在整个培养箱中形成厌氧环境的方法,所以不可避免地具有厌氧环境形成时间长、效率低、操作不便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利用厌氧培养箱进行厌氧培养实验时的诸多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厌氧环境发生实验系统,采用全智能化的控制方式,使得设备具有操作简单,实验重复性好,厌氧环境形成时间短,能耗低,可配置不同的厌氧环境等优点。另外,多工位的设计和高效率使得该设备适合于进行批量实验。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型厌氧环境发生实验系统,智能型厌氧环境发生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连接有惰性气体钢瓶的用于充填惰性气体的管道,连接有真空泵的用于抽取真空的真空管道,用于和实验容器连接的主管道;所述用于充填惰性气体的管道和用于抽取真空的真空管道都装有压力传感器,并且用于充填惰性气体的管道和用于抽取真空的真空管道和主管道相通;
用于充填惰性气体的管道与主管道之间、真空管道与主管道之间、惰性气体钢瓶与用于充填惰性气体的管道之间、真空泵与真空管道之间都有电磁阀隔离。
主管道通过连接头与气缸杆的上端相连接,气缸杆的下端连接着针式过滤器,针式过滤器的下端连接着注射针。
驱动气缸两端装有两个进行穿刺位置判断的磁感应式接近开关。
带有橡胶瓶塞的实验容器放在注射针的下方。
上述的磁感应式接近开关、电磁阀以及压力传感器都连接到控制系统上,控制系统连接显示系统。
进一步,气缸杆的下端还连接着由防脱装置座和防脱装置盖组成的防脱装置,注射针先与针式过滤器连接好,然后安装在防脱装置座上,针式过滤器在防脱装置中。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独立的厌氧小环境实验模式,即在实验时,选择用橡胶塞密封的玻璃瓶(一般选择容积在100ml左右)装载实验溶液,然后将事先与实验管道连接好的不锈钢注射针从橡胶塞上方刺入玻璃瓶内,完成实验设备和实验容器的快速连接。利用该实验管道(以下称为主管道)实现对玻璃瓶实验容器的抽真空、注入需要充填的气体(如N2、CO2)。主管道的后端有两个分支管道,一个与真空泵相连接,另一个与充气的气源相连接,主管道与支管道之间通过电磁阀控制接通与断开。在主管道中安装有检测真空度和正压力的传感器,用于实现对抽真空和充填气体的过程压力检测,电磁阀和传感器都与控制系统(如PLC、各种微机控制系统)相连接,通过控制系统中储存的用户程序对整个实验系统实现自动过程控制。本实用新型从注射针穿刺到厌氧环境的形成过程、直至注射针的拔出整个操作控制过程均由实验设备全自动地实现。
由于采用的是比较厚的橡胶瓶塞密封和较细的注射针,因此,在厌氧环境产生完成并拔出注射针后,可以较好地保持密封状态,但为了保险起见,在厌氧环境制造完成后,如果用蜡油密封针口效果会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注射针穿刺法快速发生厌氧环境过程示意图
图2智能型厌氧环境发生实验系统基本原理
图3实验容器的固定与检测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智能型厌氧环境发生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充填惰性气体的管道1,用于抽取真空的真空管道2,用于和实验容器连接的主管道3;所述用于充填惰性气体的管道1和用于抽取真空的真空管道2都装有压力传感器。
用于充填惰性气体的管道1与主管道3之间、真空管道2与主管道3之间、惰性气体钢瓶与管道1之间、真空泵与真空管道2之间都有电磁阀隔离。
主管道3通过连接头4与气缸杆5的上端相连接,气缸杆5的下端连接着针式过滤器10,针式过滤器10的下端连接着注射针12。
驱动气缸7两端装有两个进行穿刺位置判断的磁感应式接近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未经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475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