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槽无刷直流电机的绕组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44267.4 | 申请日: | 2011-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72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 发明(设计)人: | 覃万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泉航天电机有限公司;贵州航天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29/00 | 分类号: | H02K29/00;H02K3/04;H02K3/28 |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 地址: | 550001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槽无刷 直流电机 绕组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槽无刷直流电机的绕组结构,属于电机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使用无槽结构的无刷直流电动机还不多,但是无槽无刷直流电动机所具有的效率高、过载能力强、热阻小、无齿槽力矩、运行平稳性好等优点将是无刷直流电动机发展的趋势。无槽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定子铁芯没有齿槽,绕组直接布在定子铁芯表面上,因此,必然会涉及到绕组的结构形式以及如何将绕组固定在定子铁芯上的问题。目前,无槽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绕组的结构主要是杯形绕组,又分为斜绕组和叠绕组。斜绕组的跨距等于极距,斜槽跨度为一个极,而叠绕组又称菱形绕组,是根据电机的极对数和虚拟槽数来计算绕组的跨距的,它们都是在绕组为整距分布方式的电机中使用。而在分数槽集中绕组方式的电机中,绕组单个元件为跨在两相邻的虚拟槽里,即绕组单个元件缠绕的中间跨距为零时,这两种杯形绕组不再适合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槽无刷直流电机的绕组结构。绕组为矩形排绕方式,解决了无槽无刷直流电动机采用分数槽集中绕组方式时,绕组单个元件能够布在中间跨距为零的两个相邻虚拟槽里的问题,从而克服现在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无槽无刷直流电机的绕组结构,包括定子和转子,在定子与转子之间设有绕组,绕组由一组径向截面形状为弧形瓦片状的线圈构成的圆环状绕组;线圈径向截面的两侧边为斜面,线圈与线圈的斜面重叠排列。
前述无槽无刷直流电机的绕组结构中,所述线圈两侧边的斜面与外弧面相交的边为上层边,线圈两侧边的斜面与内弧面相交的边为下层边;上层边与下层边重叠交错排列。
前述无槽无刷直流电机的绕组结构中,所述线圈由一组首尾相连的矩形导线环构成,矩形导线环包括与定子内弧面平行设置的有效边和连接有效边的无效边;相邻矩形导线环的有效边依次错开排列。
前述无槽无刷直流电机的绕组结构中,所述定子包括一组虚拟槽;上层边与下层边的重叠交错排列位置位于虚拟槽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绕组为矩形排绕方式,解决了无槽无刷直流电动机采用分数槽集中绕组方式时,绕组单个元件能够布在中间跨距为零的两个相邻虚拟槽里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简便;绕组的有效边和连接边长度容易确定,便于电机电阻精确计算;绕组的端部较短,能够有效减小电机铜损提高电机的效率,并且较短的端部可以使电机的轴向长度缩短,利于电机小型化、轻量化的设计;绕组排绕在一起的厚度较小,约为两层线的厚度,可以使电机取更小的气隙,减小漏磁提高永磁体磁性能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线圈的形状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线圈的排线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定子,2-转子,3-线圈,4-斜面,5-无效边,6-外弧面,7-上层边,8-内弧面,9-下层边,10-矩形导线环,11-有效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一种无槽无刷直流电机的绕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定子1和转子2,在定子1与转子2之间设有绕组,其特征在于:绕组由一组径向截面形状为弧形瓦片状的线圈3构成的圆环状绕组;线圈3径向截面的两侧边为斜面4,线圈3与线圈3的斜面4重叠排列。如图3所示,线圈3两侧边的斜面4与外弧面6相交的边为上层边7,线圈3两侧边的斜面4与内弧面8相交的边为下层边9;上层边7与下层边9重叠交错排列。如图4所示,线圈3由一组首尾相连的矩形导线环10构成,矩形导线环10包括与定子1内弧面平行设置的有效边11和连接有效边11的无效边5;相邻矩形导线环10的有效边11依次错开排列。所述定子包括一组虚拟槽;上层边与下层边的重叠交错排列位置位于虚拟槽处。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泉航天电机有限公司;贵州航天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林泉航天电机有限公司;贵州航天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442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正弦调制波的单相逆变变频电源
- 下一篇:同步电动机的新型起动阻尼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