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洗扫车吸盘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27467.9 | 申请日: | 2011-09-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88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 发明(设计)人: | 晏争;王蓓;吕永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晨光森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H1/08 | 分类号: | E01H1/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闫彪 |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洗扫车 吸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洗扫车的吸盘装置,属于车载清扫设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洗扫车的吸盘一般为一个与路面贴合的密封罩,类似家用吸尘器的原理,路面的待清扫物在垃圾箱内负压的作用下经过吸盘和吸筒被吸入垃圾箱内,这种结构的吸盘吸尘面积小,清扫效率低。经检索,中国专利200920064376.3公布了一种洗扫车双吸尘口吸尘装置,在吸盘内安装W形围板,将W开口处的待清扫物引导进W底端的两个锥型吸尘口内,增大了吸盘的吸尘面积,但W形围板形成了很大的吸盘腔室,吸尘口的吸力被腔室分散减弱,且喷嘴直接安装在吸尘口周围与吸盘前部用于喷水降尘,水与待清扫物混合后再被吸入吸尘口,容易出现污水污泥和垃圾遗漏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出一种清扫效率高的洗扫车专用吸盘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洗扫车吸盘装置,包括吸盘壳体,设于吸盘壳体两侧由滑靴、车架及侧轮形成的行走支撑机构,由吸盘壳体与连接在其底部周边的前橡胶挡板、后橡胶挡板、侧橡胶挡板包围形成的吸盘腔室,以及开设于吸盘壳体顶部的吸尘口,其改进之处在于:在吸盘腔室内靠近吸尘口的前后侧各安装一片内橡胶挡板,所述内橡胶挡板将吸盘腔室分隔成前部腔室、中部腔室和后部腔室,所述中部腔室呈狭长条状,所述后部腔室内装有喷嘴,所述吸尘口正对中部腔室。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是,吸尘口是两个,其与吸盘壳体的连接为锥形过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前橡胶挡板与地面成45度角安装于吸盘壳体的前部边沿。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改进是,吸盘壳体后部腔室的顶部为可拆卸盖板,可拆卸盖板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吸盘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洗扫车吸盘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通过设置的内橡胶挡板将吸盘腔室分隔成前部腔室、中部腔室和后部腔室,因此相比现有洗扫车吸盘装置,本实用新型洗扫车吸盘装置所形成的彼此独立的三个腔室可以将搜集、吸入、清洗三个过程互补干扰地连接起来;其中吸力较小的前部腔室首先收集待清扫物,提高了吸扫的有效面积;收集后的待清扫物由吸力最大的中部腔室吸入,保证了吸入的效率;后部腔室喷水冲刷的是吸扫后的地面,冲刷形成的污水也被中部腔室吸入垃圾箱,从而使洗扫后的地面不会残留污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洗扫车吸盘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洗扫车吸盘装置的仰视图。
图2是图1的正视图。
图3是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洗扫车吸盘装置的仰视图
图4是图3的正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洗扫车吸盘装置的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洗扫车吸盘装置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洗扫车吸盘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吸盘壳体、设置在吸盘壳体上的吸尘口1,设于吸盘壳体两侧由滑靴3、车架4及侧轮5形成的行走支撑机构,由吸盘壳体与连接在其底部周边的前橡胶挡板6、后橡胶挡板8、侧橡胶挡板9包围形成的吸盘腔室,以及开设于吸盘壳体顶部的吸尘口1。在吸盘腔室内靠近吸尘口1的前后侧各安装一片内橡胶挡板7,两片内橡胶挡板7将吸盘腔室分隔成前部腔室10、中部腔室11和后部腔室12,中部腔室11呈狭长条状,在后部腔室12内装有喷嘴2,吸尘口1正对中部腔室11。
使用时,本实施例洗扫车吸盘装置的吸盘壳体悬挂在洗扫车底部并贴近地面,吸尘口1通过吸筒连接垃圾箱,喷嘴2连接水管。洗扫车上还装有风机与边刷,风机抽气使垃圾箱内存在负压,边刷转动将待清扫物扫到吸盘前。垃圾箱内的负压在吸盘吸尘口1处转化为吸力,吸盘前的待清扫物先被吸盘的前部腔室10收集,再被强力吸入吸盘中部腔室11顶部的吸尘口1,经由吸筒进入垃圾箱。后部腔室12内的喷嘴2喷水冲刷吸扫后的地面后,污水再被吸入中部腔室内的吸尘口1。
作为现有技术的说明有:橡胶挡板与滑靴经过长时间的洗扫会有磨损,可通过调节固定在吸盘壳体上的车架4的高度来保证前、中、后橡胶挡板与地面的距离,通过调节固定在吸盘壳体下方两侧滑靴3的高度来调节滑靴、侧橡胶挡板9与地面的距离。
实施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晨光森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晨光森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274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下管线占据支护结构的支护加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半自动拱涵施工模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