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散热结构的旋转接头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10433.9 | 申请日: | 2011-08-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667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06 |
| 发明(设计)人: | 朱宗会;李继锁;沈元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腾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53/00 | 分类号: | F16L53/00;F16L27/08 |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章陆一 |
| 地址: | 21411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结构 旋转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密封技术领域,涉及用于流体介质从静止管道输入到旋转设备中的动密封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带散热结构的旋转接头。
背景技术
旋转接头是流体介质(液体、油、气体等)从静止管道输入到旋转设备中的动密封装置,是解决跑、冒、滴、漏,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改善工作条件必不可少的机械密封基础关键部件。
分体式多弹簧结构旋转接头,采用分体装配式结构,加工容易,装配和维修方便,密封平稳。公告日为2010年6月9日,公告号为CN101403456B,发明名称为“高压力、高转速旋转接头”的中国发明专利就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多弹簧结构旋转接头。该专利采用平衡式平面密封,并且外管支撑于两个高速轴承上,可在高压力、高转速条件下工作。但当该专利用于输送导热油时,轴承易热膨胀而卡死,造成故障,给生产带来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散热结构的旋转接头,该旋转接头的的轴承不会卡死,工作可靠。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带散热结构的旋转接头,在中空的壳体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开有液体通道的尾盖及中空的端盖,所述壳体内通过两只轴承可旋转地连接有外管,所述外管的外端从所述端盖中伸出,所述外管的内端与所述尾盖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所述两只轴承之间的所述壳体上开有多个散热孔。
所述散热孔为腰形孔。
所述密封装置包括静环及多个弹簧,所述静环滑动配合在所述尾盖内并且其端部与所述外管的内端之间动密封连接,所述多个弹簧安装在所述尾盖的端面与所述静环外圆周上设置的凸环端面之间。
所述外管的内端外套装有法兰垫,所述法兰垫与所述尾盖之间的所述壳体上安装有回油管。
所述外管的管壁内设置有隔热层。
所述尾盖内转动配合有内管,所述内管插在所述外管内。
所述尾盖与所述内管之间安装有滑动套。
所述尾盖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异径弯头。
所述尾盖的外端固定连接有角尺弯头。
所述尾盖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变异弯头,所述变异弯头内转动配合有内管,所述内管插在所述外管内。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在两只轴承之间的壳体上开有散热孔,可将导热油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降低和消除了轴承受热膨胀而卡死的故障,增加了旋转接头的可靠性;在壳体上设置有回油管,可使导热油回入封闭的回油系统,导热油抗氧化不结焦,无泄漏故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图2中,包括异径弯头1、孔用挡圈2、滑动套3、尾盖4、外六角螺钉5、回油管6、静环7、O型圈8、弹簧9、弹性圆柱销10、内六角螺塞11、O型圈12、壳体13、法兰垫14、油杯15、隔套16、轴承17、轴用挡圈18、端盖19、外六角螺钉20、外管21、法兰22、半分环23、紫铜垫24、内管25、散热孔26、隔热层27、变异弯头28、角尺弯头29等。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带散热结构的旋转接头,在中空的壳体13的两端分别分别通过外六角螺钉5、20固定连接有开有液体通道的尾盖4及中空的端盖19。尾盖4上方设置有止转孔,亦可兼用起吊孔;尾盖4下方开有进油接口,与用户的介质进口相连;尾盖4的尾部开有出油接口,可连接各种接头,与用户的介质出口相连。
壳体13内通过两只轴承17可旋转地连接有外管21,外管21的外端从端盖19中伸出。两只轴承17固定在壳体13内台阶及外管21的轴肩与端盖19之间。两只轴承17之间设置有隔套16,外轴承17由轴用挡圈18锁定在外管21外。壳体13及端盖19上靠近轴承17处安装有润滑轴承17的油杯15。
本实用新型在两只轴承17之间的壳体13上开有多个散热孔26。散热孔26为腰形孔,均布在壳体13上。散热孔26将次高温(低于导热油闪点温度)导热油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降低和消除了轴承17受热膨胀而卡死的故障,增加了旋转接头的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腾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腾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04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使用的龙头
- 下一篇:具有XYZ轴直角定位功能的PPR水管三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