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紧急制动安全保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10258.3 | 申请日: | 2011-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434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 发明(设计)人: | 熊永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熊永华 |
| 主分类号: | B60T1/14 | 分类号: | B60T1/14;B60T7/2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114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紧急制动 安全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紧急制动安全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这种极为方便的交通工具,在实际运行中往往因为刹车失灵,车速过快等各种原因难以避免发生碰撞的危险,即使急刹车也会滑行较长距离而发生撞车事故。目前汽车正面碰撞主要的受力保护装置是前保险杠,但是大多数车的此装置的承受力是非常弱的,而且都是被动保护装置。所以在发生碰撞时车子受损变形严重,人员受伤也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在紧急情况下能够瞬间迫使其停止前进,极大减轻汽车损坏和乘车人员受伤程度的汽车紧急制动安全保护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紧急制动安全保护装置,包括加厚加强挡泥板,强力回弹支撑架,强力弹簧,回弹定位销,牵引钢绳,前保险杠架,回弹定位销支座,支撑架定位支座,牵引钢绳定位环,保险杠架穿绳环,手动控制拉环,拉环定位孔,弹簧,支撑架定位环,前保险杠定位支座。加厚加强挡泥板由强力回弹支撑架连接固定,位于车轮上方十公分左右处。强力回弹支撑架由其支座与车体连接,由于支架上安装有强力弹簧,安装定位后的支架有极强的向前和向下的回弹力。回弹定位销一端插入支架定位环内将支撑架固定。回弹定位销另一端连接牵引钢绳,钢绳穿过定位环和保险杠架穿绳环后连接到手动控制拉环。
采用了上述方案后,当汽车在遭遇正面碰撞时,前保险杠架受力变形或发生位移将拉动牵引钢绳拔出插入支撑架定位环内的回弹定位销,加厚加强挡泥板就会随支撑架在强力弹簧向前向下的回旋力的作用下,瞬间垫在车轮下,由于挡泥板是加厚(15-40cm具体视车辆大小而定)加强型,车轮就会像碰上大石头一样,巨大的阻力使其无法前进,同时分担了车头撞击力,从而极大减轻车体碰撞损坏程度,车上人员也得以保护。
采用上述方案后,如果汽车行驶时,驾驶人员发现刹车失灵或者采用行车制动无法达到急停的危急时刻,即可用力拉起手动控制拉环,通过牵引钢绳拔出回弹定位销,支撑架带动加厚加强挡泥板瞬间压向车轮前地面阻止车轮继续前行,由于加厚加强挡泥板底面积较大且为摩擦系数较大的橡胶类材质,极大的提高了滑行的摩擦阻力,大大缩短了车体滑行距离,从而达到紧急制动保障安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安装在车身下两轮之间的强力回弹支撑架1,两个车轮加厚加强挡泥板2,前保险杠架3,回弹定位销4两只,两个支撑架定位支座5,两根强力弹簧6,保险杠固定支座7三个,保险杠架穿绳环8,两个牵引钢绳定位环9,两根牵引钢绳10,两只定位销弹簧11,四个定位销支座12,两个支撑架定位环13,一个手动控制拉环14,一个手动控制拉环定位孔15组成。强力回弹支撑架1连接支撑加厚加强挡泥板2,两个强力弹簧6安装在支撑架横轴上,支撑架定位支座5固定支撑架并使其能沿轴向旋转,回弹定 位销4由定位销支座12固定在车体上,其上安装弹簧11以维持回弹力,回弹定位销4一端插入支撑架定位环13中,将强力回弹支撑架1定位在适当位置,回弹定位销4另一端连接的牵引钢绳10穿过牵引钢绳定位环9和前保险杠架穿绳孔8与手动控制拉环14连接,前保险杠架3由三个保险杠固定支座7固定在车体前端,手动控制拉环14由其定位孔固定安装在驾驶室操控台。
此实用新型装置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车头前保险杠架由于受撞击力发生变形或位移即拉动牵引钢绳拔出支撑架定位环中的回弹定位销,支撑架在强力弹簧回弹力作用下带动前轮加厚加强挡泥板瞬间压向车轮前方地面阻挡车轮,强大的阻力迫使其停止不能前进,从而达到紧急制动保障安全的目的。
此实用新型还可以在驾驶员发现刹车失灵或行车制动无法达到紧急情况紧急制动的目的时,用力拉动手动控制拉环拔出回弹定位销让加厚加强挡泥板压下阻挡车轮前进以达到急停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具体实施方式,加厚加强挡泥板厚度一般为15-40cm,数量可以只装两个,也可为全车四个,具体视车辆情况而定,其底面为摩擦系数较大的橡胶类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熊永华,未经熊永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02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颗粒钾肥造粒机
- 下一篇:一种超声波金属线束焊接机微型散热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