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下管线占据支护结构的支护加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74258.2 | 申请日: | 2011-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89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 发明(设计)人: | 汪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 地址: | 43008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 管线 占据 支护 结构 加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桩锚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与地下管线相关的支护结构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地铁、高架桥及地下通道广泛修建,各种市政管线与地下空间的支护体系相冲突的情况会越来越多,且地下空间外为交通要道,地下管线多,无法在地下空间外侧进行支护加固处理,通常的做法是将影响支护体系的管线进行迁改,涉及的时间以及费用都非常高,同时还会影响周边市民的生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地下管线占据支护结构的支护加固装置,该装置能确保支护结构和地下管线的安全,可尽量减少施工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地下管线占据支护结构的支护加固装置,包括槽钢、槽钢连系梁、斜向锚杆、牛腿、腰梁、注浆管、钢管支撑;其特征在于:
槽钢槽口朝上地水平横置在原支护结构两侧的竖直件之间,多根槽钢沿基坑深度方向堆叠并相互焊接,最上端的槽钢的顶面位于地下管线的下方并紧邻地下管线;连系梁沿各槽钢的中点分布,且连系梁将多根槽钢焊接为整体;斜向锚杆通过槽钢上的开孔与地面成15°角伸入土里面且与槽钢焊接;牛腿在槽钢的中点处且在距离基坑底2/3的基坑深度处与槽钢进行焊接;多根腰梁沿基坑深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各腰梁在前后方向相互平行:每根腰梁上安装多根与其垂直且水平延伸的钢管支撑,不同腰梁上位于同一水平位置的钢管支撑在同一平面上;注浆管与基坑深度方向一致地设置在距离基坑底2米处,多个注浆管之间相互平行并均匀间隔,最左端的注浆管与槽钢之间留有间隔。
多个注浆管按矩形阵列方式均匀分布。
最底层的槽钢底面位于注浆管从顶端起1/3高度处。
所述的原支护结构为地下连续墙、排桩或型钢水泥土桩。
锚杆为φ48×3.5的钢管。
所述支护加固装置的加固宽度小于6m。
上述装置在不影响地下管线正常工作情况下对支护结构进行加固,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如下构建步骤:
1)基坑土方开挖,开始安装槽钢:
2)将斜向锚杆打入土里面:
3)安装连系梁,安装牛腿;
4)安放腰梁;安装钢管支撑;
5)安装注浆管并进行注浆。
按上述技术方案,上述步骤具体为:
1)基坑土方开挖,开始安装槽钢:
基坑土方每向下开挖一米,就安装一根槽钢,槽钢槽口朝上地水平横置在原支护结构两侧的竖直件之间,多根槽钢沿基坑深度方向堆叠并相互焊接;最上端的槽钢的顶面位于地下管线的下方并紧邻地下管线;
2)将斜向锚杆打入土里面:
在槽钢上开孔,用空压机带空气锤将斜向锚杆通过槽钢上的开孔打入土里面,锚杆的角度与地面成15°角,最后锚杆与槽钢进行焊接;
3)在槽钢的中点处安装连系梁,将连系梁与槽钢进行焊接使连系梁将多根槽钢连成整体;在槽钢的中点处距离基坑底2/3的基坑深度处安装牛腿,将牛腿与槽钢进行焊接;
4)安放腰梁,利用吊车将腰梁吊放到牛腿上,多根腰梁沿基坑深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各腰梁在前后方向相互平行:利用吊车将钢管支撑吊放到腰梁上并进行焊接,每根腰梁上安装多根与其垂直且水平延伸的钢管支撑,不同腰梁上位于同一水平位置的钢管支撑在同一平面上;
5)土方开挖至深度距离基坑底2米时,在该处往上方延伸,与基坑深度方向一致地安装注浆管,多个注浆管之间相互平行并均匀间隔,最左端的注浆管与槽钢之间留有间隔,最底层的槽钢底面位于注浆管从顶端起1/3处;多个注浆管按矩形阵列方式均匀分布;然后通过注浆管开始进行双液注浆。
上述装置适用于加固宽度小于6m的地下管线占据支护结构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1、直接采取措施对现有的管线处的支护体系进行加固处理,可同时确保支护结构和地下管线的安全,可尽量减少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2、、采用槽钢进行挡土,防止坑外土方坍塌,连系梁将整个槽钢连成整体,加强槽钢的整体性,锚杆可减少坑外土体的滑移,钢管支撑可将槽钢的力量均匀传递到对面的支护体系上,增加支护体系的安全性,注浆管可对基坑底被动区的土方进行加固,防止基坑底部隆起;
3、加固装置结构简单,稳定性高,能安全可靠的保障施工中铁路正常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742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体组合式检查井
- 下一篇:洗扫车吸盘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