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离线缓流动式浸泡膜芯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42395.8 | 申请日: | 2011-07-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91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 发明(设计)人: | 吴章锋;董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章锋 |
| 主分类号: | B01D65/02 | 分类号: | B01D65/02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5209 | 代理人: | 方惠春;戚东升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离线 缓流 浸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离线浸泡膜芯装置,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膜芯清洗装置类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离线缓流动式浸泡膜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膜分离应用行业推广的最大技术障碍是膜的污染。在膜分离元件/膜芯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过程存在着与物料的相互接触以及对物料的截留作用而发生了污染,过滤效率明显下降,分离效果也发生改变,需要对其进行清洗,去除吸附或结合的污染物,使膜元件/膜芯性能得以恢复,保证其分离效果。目前污染的膜元件/膜芯的清洗主要方式是使用清洗药剂在设备上循环清洗,或取下膜元件/膜芯离线浸泡清洗。
在设备上循环清洗流动速度大,清洗液与污染物物质交换快,清洗效率较高,但是也有一些缺点:
A.能耗高,需要开动循环泵和增压泵进行清洗,清洗的能耗接近生产的能耗。
B.有相当部分的污染物与清洗剂发生清洗反应的速率较慢,或污染层较厚,需要延长清洗时间才能清洗完全。
C.膜元件/膜芯存在一些流体死角或发生流道堵塞后,循环流动清洗不易接触到。
D.占用设备,影响生产。
离线化学药剂浸泡清洗,虽然几乎没有能耗,可浸泡时间长,但也存在着不足:
A.能与膜污染发生直接清洗反应的化学药剂只存在于膜元件/膜芯狭小的流道内,而膜元件/膜芯的流道空间小,可容纳的化学药剂有限,几乎很难从外部扩散进入膜元件/膜芯内部。
B.膜元件/膜芯内的污染物流动性差,清洗下来的污染物不能及时排到膜芯外部,容易造成污染物饱合或发生副反应。
C.清洗使用水量大,浸泡时必须完全浸没膜芯。
D. 由于清洗液与污染物反应速度过慢,清洗液不容易配制达到合适的浓度,容易过高或过低。
E.膜元件/膜芯内的污染物富含营养物质,浸泡时间长,容易滋生细菌,形成新的生物污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的离线缓流动式浸泡膜芯装置,结合两种清洗方法的优势并克服两者的缺点,采用低压低流速的方式进行膜元件/膜芯的小流量循环浸泡清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离线缓流动式浸泡膜芯装置,包括浸泡池及池内清洗液的若干膜芯元件,各膜芯元件站立于浸泡池内清洗液内,浸泡池内的清洗液通过水泵形成循环通路并通过多个喷头一一对应于膜芯元件的顶端进行冲洗。
进一步,所述的浸泡池内的清洗液通过水泵或抽水泵达到循环状态,且循环水路管道上安装阀门及流量计进行流量控制达到缓流动循环目的。
进一步,所述循环通路中喷头冲洗喷淋清洗液的流量为膜芯正常清洗流量的1/1000-1/3。
进一步,所述的喷头为并联结构的喷头,各喷头分别对准膜芯元件的顶端。
进一步,所述的膜芯元件浸没于浸泡池内清洗液面的高度低于膜膜元件芯高度的2/3。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线浸泡清洗污染膜分离元件/膜芯的方法与装置,使用小流量循环泵,结合重力,采用低压低流速的方式进行膜元件/膜芯的小流量循环浸泡清洗,具有耗能低、清洗效率高及节约用水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A.浸泡清洗过程,耗能低,能耗比循环在线清洗小2个数量级;
B.节约用水,清洗液液位只需浸没一部分的膜元件/膜芯,可大大减少用水量;
C.清洗液与污染物接触交换充分,可以满足膜元件/膜芯的清洗要求,使膜清洗剂的有效消耗增加,减少膜清洗剂用量;
D.设备结构简单,生产制作简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请参阅图1,一种离线缓流动式浸泡膜芯装置,包括浸泡池1及池内清洗液10的若干膜芯元件2,各膜芯元件2站立于浸泡池内清洗液内,浸泡池内的清洗液通过水泵3形成循环通路并通过多个喷头4一一对应于膜芯元件的顶端进行冲洗。浸泡池内的清洗液10通过水泵或抽水泵达到循环状态,且循环水路管道上安装阀门5及流量计6进行流量控制达到缓流动循环目的。循环通路中喷头冲洗喷淋清洗液的流量为膜芯正常清洗流量的1/1000-1/3。各喷头为并联结构的喷头,各喷头分别对准膜芯元件的顶端。膜芯元件2浸没于浸泡池内清洗液面的高度低于膜元件芯高度的2/3。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特征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章锋,未经吴章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423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体汽化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用于铜电解液的除油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