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增程电动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39641.4 | 申请日: | 2011-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608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 发明(设计)人: | 张东皓;王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东皓;王明军 |
| 主分类号: | H02K7/116 | 分类号: | H02K7/1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动力耦合电机技术,特别是一种基于原动机基础上进行转速增减可控的新型增程电动机。
背景技术
汽车动力系统电动自动化控制过程是优化动力系统、节能减排提高效能发展的大趋势。目前,国内汽车工业企业在结构方案选定及混合动力机械功率分离技术方面没有成熟的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其目前混动力整车试制中应用的动力耦合组件技术落后、效率低,使得国产混动力车很难达到节油指标达到25%以上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增程电动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按如下方式实现的:一种增程电动机,包括主太阳轮、从太阳轮、电机转子、第一行星齿轮、第二行星齿轮、行星齿轮轴、定子磁极、转子锁止器、电机外壳、第一定子线圈、双向楔块超越离合和第二定子线圈;主动轴和从动轴贯穿所述增程电动机中部,从主动轴到从动轴方向依次连接有所述双向楔块超越离合、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所述行星齿轮轴、所述电机转子、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所述从太阳轮和所述转子锁止器。所述主太阳轮、所述从太阳轮、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第二行星齿轮之间和行星齿轮轴设置在电机转子内部。所述双向楔块超越离合设置在所述主太阳轮前端,所述转子锁止器设置在从太阳轮后端。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的动力轴向联接全部采用插齿联接。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增程电动机具较高的传动效率,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基于发动机转速上转速进行二相连续和独立的调节。在动力(Power)调节方面,增程电动机可通过储能器电源驱动增程电动机与发动机增程叠加有效的补充动力轮所需的驱动动力而无需改变对内燃机的动力要求(Power demand),从而保持内燃机的工作状态不受或少受路况影响。内燃机可始终工作在设定的最佳状态,以提高整车的效率。同时增程电动机还可回收制动时的动能,返送回储能器中。这些举措都大幅度地提高汽车的燃油效率。增程电动机在生产和制造方面都较目前四速自动变速器(4-Speed Automatic transmission)简单。这将为高性比价高性产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增程电动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增程电动机的行星齿轮公转示意图;
其中:1主太阳轮2从太阳轮3电机转子4行星齿轮5行星齿轮轴6定子磁极7转子锁止器8电机外壳9第一定子线圈10双向楔块超越离合11第二定子线圈12主动轴13从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增程电动机,包括主太阳轮(1)、从太阳轮(2)、电机转子(3)、第一行星齿轮(4)、第二行星齿轮(4)、行星齿轮轴(5)、定子磁极(6)、转子锁止器(7)、电机外壳(8)、第一定子线圈(9)、双向楔块超越离合(10)和第二定子线圈(11);主动轴(12)和从动轴(13)贯穿所述增程电动机中部,从主动轴(12)到从动轴(13)方向依次连接有双向楔块超越离合(10)、第一行星齿轮(4)、行星齿轮轴(5)、电机转子(3)、第二行星齿轮(4)、从太阳轮(2)和转子锁止器(7)。
主太阳轮(1)、从太阳轮(2)、第一行星齿轮(4)、第二行星齿轮(4)之间和行星齿轮轴(5)设置在电机转子(3)内部。双向楔块超越离合(10)设置在主太阳轮(1)前端,转子锁止器(7)设置在从太阳轮(2)后端。主动轴(12)和从动轴(13)的动力轴向联接全部采用插齿联接。
原动机输出模式:转子锁止器(7)锁止电机转子(3),原动机输出动力通过主太阳轮(1)、行星齿轮(4)、从太阳轮(2)到从动轴(13)输出。
增程模式:转子锁止器(7)打开电机转子(3)带动行星齿轮轴(5)旋转行星齿轮(4),输出动力叠加到从太阳轮(2)后,经从动轴(13)输出。
电动机转子(3)作为差动轮系中的主动件(设其角速度为ω0),与行星齿轮轴(5)连成一体。主太阳轮(1)和从太阳轮(2)为差动轮系中的从动件(其角速度为ω1和ω2)。
如图2所示为行星齿轮公转示意图,当行星齿轮(4)只是随同行星架绕差速器旋转轴线公转(直线行驶)时,处在同一半径r上的A、B、C三点的圆周速度都相等,其值为ω0r。于是,ω1=ω2=ω0,即差动轮系不起差速作用,而主从太阳轮轴角速度等于电动转子(3)的角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东皓;王明军,未经张东皓;王明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396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