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足踝功能防护垫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38961.8 | 申请日: | 2011-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88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 发明(设计)人: | 马冬萍;乔孟琳;董凤玲;郭淑霞;仝欢欢;何玮;瞿松梅;韩冰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冬萍 |
| 主分类号: | A61F5/14 | 分类号: | A61F5/14;A61F5/00;A61G7/057 |
| 代理公司: | 洛阳明律专利代理事务所 41118 | 代理人: | 智宏亮 |
| 地址: | 471003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功能 护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学临床辅助用具,提出一种足踝功能防护垫,用于长期卧床、下肢瘫痪、昏迷等患者的临床护理。
背景技术
长期卧床、下肢瘫痪、昏迷等患者的足踝处长期受压造成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致软组织溃烂和坏死,形成压疮(pressure soree),也叫褥疮。足下垂或称垂足畸形,就是前部向趾侧屈。对于下肢瘫痪、昏迷等久病卧床的病人,如不注意保持其足部不受压,听任被物压在足趾上,前足向趾侧屈,则小腿前面的肌肉因受牵拉而伸长,小腿后面的肌肉便相应地缩短。这种畸形的出现,给以后下地走路造成疼痛与困难。为了预防这种畸形,临床上常用预防垂足板,但使用过程中病人必须处于平卧位,给预防压疮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是提出一种足踝功能防护垫,用于长期卧床、下肢瘫痪、昏迷等患者的临床护理,防止病人出现褥疮和垂足畸形。
本实用新型完成其发明任务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足踝功能防护垫,所述的防护垫具有底面和壁面,防护垫的底面与壁面为由弹性材料制成的一体结构,防护垫的底面和壁面构成放置患者足部、踝部的不封闭的空腔,防护垫的壁面与底面之间为圆弧过渡并在防护垫的壁面、底面上具有均布的若干球状凸起,在防护垫的两侧壁面上设置有尼龙粘接块,设置有连接防护垫两侧壁面的连接带,连接带的两端具有尼龙粘接块。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足踝功能防护垫,在使用时,躺在病床上患者的足跟放入防护垫内,通过设置的连接带和尼龙粘接块将防护垫的两侧拉紧并连接,从而使防护垫将足踝包裹,松紧程度以皮肤与防护垫之间可放一横指为宜,使足底与防护垫良好接触并使足底与水平面呈基本垂直状态。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足踝功能防护垫,能有效保护足跟及内、外踝,防护垫为海绵材质弹性良好,能有效地缓冲局部压力,同时接触病人皮肤一侧为凸凹相间的平面,可使皮肤各点交替受压,从而有效地避免压疮的发生;并可防止垂足畸形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中,1、防护垫,2、球状凸起, 3、连接带。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实施例给出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足踝功能防护垫,防护垫1具有底面和壁面,防护垫的底面与壁面为由海绵材料制成的一体结构,防护垫的底面和壁面构成放置患者足部、踝部的不封闭的空腔,防护垫的壁面与底面之间为圆弧过渡并在防护垫的壁面、底面上具有均布的若干球状凸起2,在防护垫1的两侧壁面上设置有尼龙粘接块,设置有连接防护垫两侧壁面的连接带3,连接带3的两端具有尼龙粘接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冬萍,未经马冬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389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球形纳米级硅溶胶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采血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