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光纤和位移传感器筛选弹子锁锁芯弹子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36298.8 | 申请日: | 2011-07-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94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峰;史维玉;王赢;赵竞;张沛;童瑶;鲍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3P19/00 | 分类号: | B23P19/00;B07B13/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江助菊 |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光纤 位移 传感器 筛选 弹子 锁锁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弹子锁芯装配设备技术领域中,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光纤和位移传感器筛选弹子锁锁芯内弹子的装置。
背景技术
弹子锁是一个尺寸要求精度高,产品外观精美,生产批量大,生产效率要求高的产品。尽管国内一些制锁设备公司有关于钥匙加工、锁体加工的机器,但对于弹子锁锁芯的自动装配在国内却是无可考证,而国外发达国家如意大利已有类似的自动装配机器,但成本昂贵,且只能用于单一的锁型,不能适用于国内品种繁多且标准不一的锁型。
锁芯的上、下弹子的正确装配将直接决定钥匙能否成功打开锁。国内传统对弹子锁锁芯的上、下弹子的安装都是人工装配,效率十分低下,且在重复的工作情况下,极易误装成其它型号的弹子,使产品次品率上升。因此,实现弹子锁锁芯内上下弹子的正确装配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光纤和位移传感器筛选弹子锁锁芯弹子的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光纤和位移传感器筛选弹子锁锁芯弹子的装置,包括弹子筛选装置和弹子震动装配装置;
所述弹子震动装配装置包括固设在振动底盘的振动盘、出料管、光纤及光纤检测反馈装置,所述振动盘呈锥形座并在盘内侧设有以底部为入口,顶部为出口的环形斜槽,所述出料管设置在所述环形斜槽顶部的出口处,所述光纤固定于所述振动盘顶部,所述光纤检测反馈装置连接所述光纤,并通过光纤传输的不同信号判断是否吹气;
所述弹子筛选装置包括步进电机、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第四气缸、弹子固定盘和分别固定于所述弹子固定盘上的位移传感器装置、弹子送料盘、弹子分离装置和弹子下料装置,所述弹子分离装置包括弹子落料杆和设置于所述弹子落料杆内的档料杆及分离冲针,所述档料杆和分离冲针的垂直距离可容纳一粒弹子,所述位移传感器装置包括位移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和测量滑动座,所述位移传感器固设于所述测量滑动座上,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包括微处理器C8051F020,所述位移传感器输出的电流信号通过电阻R1、电阻R2转换为模拟电压信号输入所述微处理器C8051F020的AIN0.0端口,所述弹子下料装置包括下料吹气管及设置于下料吹气管下端的下料冲针定位套,所述弹子下料杆、位移传感器、下料冲针定位套分别垂直正对所述弹子送料盘的送料孔,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四气缸分别设于所述弹子分离装置、所述位移传感器装置和所述弹子下料装置,所述第三气缸设于弹子固定盘上;
所述弹子筛选装置的弹子落料杆和弹子震动装配装置的出料管通过导管相连。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弹子筛选装置还包括挡料板,所述挡料板设于第三气缸方向并固定于所述弹子固定盘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计一种基于光纤和位移传感器筛选弹子锁锁芯弹子的装置弥补了国内锁具自动装配生产线的空白,通过弹子震动装置和弹子筛选装置的配合,该装置的精确度高,能够准确无误地测量、筛选出同一批弹子,并使弹子正确装入导管以完成弹子的灌装,相对于人工筛选安装的效率有了大幅地提升且次品率很低,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适合大规模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弹子震动装配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弹子筛选装置的正视图;
图3为弹子筛选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信号处理电路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1.装置的结构
如图1所示,弹子震动装配装置包括带有振动底盘的振动盘4、出料管2、光纤1及光纤反馈装置,所述振动盘4呈锥形座并在盘内侧设有以底部为入口,顶部为出口的环形斜槽7,所述出料管2设置在所述环形斜槽7顶部的出口处,光纤固定座3固定在所述振动盘4顶部,所述光纤固定座3夹紧光纤固定杆5,光纤固定杆5用于固定光纤1,所述光纤1的探测角度可按实际需要通过光纤固定杆5在光纤固定座3夹紧的角度来调整所述光纤反馈装置连接所述光纤1,并通过光纤1传输的不同信号判断是否吹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362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