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纳米流体太阳能热水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33957.2 | 申请日: | 2011-06-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496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 发明(设计)人: | 李长河;王玉刚;刘文龙;罗瀚;赵玉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4J2/30 | 分类号: | F24J2/3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033***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流体 太阳能热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水器技术领域,即一种纳米流体太阳能热水器。
背景技术
在全球能源形势紧张、气候变暖严重威胁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健康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在寻求新的能源替代战略,以求得可持续发展和在日后的发展中获取优势地位。太阳能以其清洁、源源不断、安全等显著优势,成为关注重点。太阳能热水器就是利用太阳的能量将水从低温加热到高温的装置,是一种热能产品,把太阳能转换成热能主要依靠集热管。集热管受阳光照射吸收太阳能,通过集热管和冷水发生热交换,利用热水上浮冷水下沉的原理,使水产生微循环而达到所需热水。太阳能热水器就是吸收太阳的辐射热能,加热冷水提供给人们在生活、生产中使用的节能设备。但目前太阳能产品的集热管是利用真空传导太阳能的热量,传导能力和换热系数低,导致热利用率降低,影响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和传导能力更高的换热工质,能显著提高换热效率和传热能力的纳米流体太阳能热水器。
上述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研制一种纳米流体太阳能热水器,包括主水管、法兰盘、电磁阀、进水管、单向阀、太阳能吸热管、太阳能吸热瓦楞板、碳纳米管纳米流体储存箱、换热水箱、液位传感器、排气阀、换热器、碳纳米管纳米流体循环泵、保温水箱、循环泵、温度传感器和热水管。其特点是:所说的主水管通过法兰盘和电磁阀相联接;换热水箱左下端通过进水管和电磁阀相连,右上端通过出水管和保温水箱相连。
所说的太阳能吸热管安放在太阳能吸热瓦楞板斜面凹槽内,其上端为开口形状并和碳纳米管纳米流体存储箱相贯通,碳纳米管纳米流体存储箱通过管路和换热器、碳纳米管纳米流体循环泵相连。
所说的碳纳米管纳米流体存储箱内盛装碳纳米管纳米流体换热工质。
所说的碳纳米管纳米流体换热工质是由碳纳米管纳米粒子和水混合而成,碳纳米管纳米粒子的体积含量为40vol%,碳纳米管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93nm。
所说的循环泵安装在保温水箱内,其上端通过单向阀和进水管相连。
所说的换热水箱上端分别安装有液位传感器和排气阀。
所说的保温水箱内接近热水管出口的下端安装有温度传感器。
所说的排气阀为单向阀。
所说的电磁阀为二位三通换向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换热和传导能力更强的碳纳米管纳米流体作为换热工质提高换热效率和传热能力;采用液位传感器监测换热水箱的水位,控制电磁阀实现自动加水;采用温度传感器监测保温水箱内的水温,实现冷水再循环利用。较好地解决了目前太阳能热水器换热和传导能力低的难题,并且实现了自动控制加水和冷水的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这种实施例的电磁阀的示意图;
图3是这种实施例的太阳能吸热管和太阳能吸热瓦楞板安装示意图。
图中可见:主水管1、法兰盘2、电磁阀3、单向阀4、太阳能吸热管5、太阳能吸热瓦楞板6、碳纳米管纳米流体储存箱7、换热水箱8、液位传感器9、排气阀10、换热器11、碳纳米管纳米流体循环泵12、保温水箱13、循环泵14、温度传感器15、热水管16、进水管17、出水管18、碳纳米管纳米流体19。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总的构思是采用碳纳米管纳米流体作为换热工质提高换热效率和传热能力;采用液位传感器监测换热水箱的水位,控制电磁阀实现自动加水;采用温度传感器监测保温水箱内的水温,实现冷水再循环利用。下面结合附图介绍一种实施例:图1所示为纳米流体太阳能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由主水管1、法兰盘2、电磁阀3、单向阀4、太阳能吸热管5、太阳能吸热瓦楞板6、碳纳米管纳米流体储存箱7、换热水箱8、液位传感器9、排气阀10、换热器11、碳纳米管纳米流体循环泵12、保温水箱13、循环泵14、温度传感器15、热水管16、进水管17、出水管18、碳纳米管纳米流体19构成。
由图1可见,主水管1通过法兰盘2和电磁阀3相联接;换热水箱8左下端通过进水管17和电磁阀3相连,右上端通过出水管18和保温水箱13相连。结合图2可见,电磁阀3为二位三通换向阀。
结合图1、3可见,太阳能吸热管5安放在太阳能吸热瓦楞板6斜面凹槽内,其上端为开口形状并和碳纳米管纳米流体存储箱7相贯通,碳纳米管纳米流体存储箱7通过管路和换热器11、碳纳米管纳米流体循环泵12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未经青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339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检测车的数据收集装置
- 下一篇:密封垫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