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端子铣面专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33334.5 | 申请日: | 2011-06-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171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 发明(设计)人: | 杨克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榕鑫达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C3/00 | 分类号: | B23C3/00;B23Q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端子 专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领域,涉及一种加工专机,特别涉及一种端子铣面专机。
在现有的技术中,针对小型工件的加工,均因工序繁杂,就采用分道加工,造成人员用量大,且因分道加工后在多次装夹上产生工件错位、尺寸偏差较大等一系列质量问题。投入了较大的人工成本,但又不能保证加工精度不稳,生产效率低,无法满足高质量、高精度、大批量的生产要求。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端子铣面专机,它将原有的分道加工集成为一次性加工,人员从原来的3人操作加工精简到只需1人即可完成。本实用新型从进料、装夹、铣削、退料,一次性加工全自动完成,使用简单方便,加工精度高,省时省力,综合成本低,提高了零件的产率,且保证了零件的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端子铣面专机,包括机床框架、端子夹紧装置、端子进料装置、铣削装置、退料装置、操作控制面板、配电箱、工作台。所述的端子夹紧装置包括导向滑轨、推进杆、夹紧模块,所述的端子进料装置包括工件置放条形槽、定位滑轨、进料推进气缸,所述的端子进料装置的工件置放条形槽为立式。端子夹紧装置、铣削装置及退料装置均安装在工作台上,端子进料装置用螺栓固定在端子夹紧装置的导向滑轨上。端子进料装置及退料装置,均由小型气缸完成工件进给及推出。所述的铣削装置包括铣刀及驱动铣刀的驱动装置。所述的退料装置包括退料推出气缸及气缸支撑模板。操作控制面板及配电箱集成综合控制整套系统(端子夹紧装置、端子进料装置、铣削装置、退料装置),实现进料、装夹、铣削、退料整体配合流程式操作,一次性加工全自动完成。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端子铣面加工的一道加工完成,自动化加工,操作简单、方便并保证加工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总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一种端子铣面专机,其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机床框架1、端子夹紧装置2、端子进料装置3、铣削装置4、退料装置5、操作控制面板6、配电箱7、工作台8。端子夹紧装置2包括导向滑轨21、推进杆22、夹紧模块23,端子进料装置3包括工件置放条形槽31、定位滑轨32、进料推进气缸33。端子夹紧装置2安装在工作台8上,端子进料装置3用螺栓与端子夹紧装置2的导向滑轨21紧固连接。铣削装置4包括铣刀42及驱动铣刀的驱动装置41。退料装置5包括退料推出气缸51及气缸支撑模板52。铣削装置4安装在工作台8上。
首先将工件端子装入工件置放条形槽31中,启动操作控制面板6上的开关旋钮,驱动装置41驱动铣刀42旋转,进料推进气缸33通过定位滑轨32定位推动工件端子进入夹紧模块23,系统接收信号后,推进杆22推动夹紧模块23沿导向滑轨21向下进给,进行铣面加工。加工完成后进入下工位,系统发送信号,退料推出气缸51开始动作,推出已加工完成的工件端子,完成端子铣面加工。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榕鑫达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榕鑫达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333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