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炉用冷却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19003.6 | 申请日: | 2011-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570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 发明(设计)人: | 张学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梅山冶金发展有限公司;宝钢集团上海梅山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B7/10 | 分类号: | C21B7/10 |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炉 冷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系统,确切的说,是一种用于高炉冷却的水冷系统。
背景技术
在高炉冶炼过程中,由于炉温很高,高炉的炉皮可能会因此而熔化而损坏。为了保护炉皮,在高炉上设置冷却系统,确切的说,是设置冷却壁。所述的冷却壁包括U型管,在U型管外部浇铸铸铁,在冷却通过在U型管内通入压力为1MPa的水将炉皮进行冷却,作为配套,在冷却壁上设置有进水管与出水管。由于进水管与出水管是焊接在冷却壁上的,由于冷却系统反复受到冷热交替,则焊缝处会因为反复的热胀冷缩而出现开裂,进而出现漏水。这样严重影响了高炉的炉况的稳定与正常的生产,同时冷却水进入高炉耐火材料中会使得耐火材料变得疏松,在冶炼过程中有一部分能量便用来将耐火材料烘干,这样一来便增加了煤粉及焦炭的使用量,造成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新结构的冷却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
一种高炉用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壁、冷却管,所述冷却管分为进水管与出水管,所述的冷却壁设置在炉皮内,在冷却壁与炉皮之间设置耐火材料,所述的冷却系统还包括密封件,所述的密封件设置在冷却壁外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密封件包括固定圈、法兰,所述固定圈的一端设置在冷却壁上,另一端设置法兰,在固定圈与法兰之间设置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所述的密封件还包括炉皮外套,所述炉皮外套设置在炉皮上,在炉皮外套上设置波纹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所述的管道与冷却壁结合处设置至少三道焊接层,所述的固定圈与冷却壁结合处至少设置三道焊接层,所述的冷却系统采用M777焊条进行焊接。
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密封件,使泄漏出的水不会进入耐火材料中,从而节约了能源;再者在管道与冷却壁结合处及固定圈与冷却壁结合处设置多道焊接层,这样可以保证结合处的焊接牢固性;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M777焊条进行施焊,焊条与冷却壁融合性好,从而令焊接牢固性更有保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冷却壁、2-炉皮、3-密封件、4-固定圈、5-法兰、6-炉皮外套、7-波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述: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炉用冷却系统,更确切的说,是一种高炉用水冷系统,其包括一个冷却壁1,所述的冷却壁1设置在炉皮2内,更进一步的说,所述冷却壁1为一铸铁,在铸铁内设置有U型管,且U型管在铸铁表面上形成进水口与出水口,在冷却壁1及炉皮2之间设置耐火材料,在冷却壁上还设置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一端设置在冷却壁1上,另一端从炉皮2及耐火材料中穿过伸出高炉表面,所述的冷却管分为进水管与出水管,分别焊接在冷却壁的进水口及出水口处。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冷却系统包括密封件3,所述的密封件由固定圈4及法兰5构成,所述固定圈4横截面为H形,在固定圈4中央设置有孔,孔径略大于冷却管的外径。固定圈4的一端焊接在冷却壁1的表面上,另一端与法兰5连接,在固定圈4与法兰5之间还设置有密封用的密封圈。
在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圈4与法兰5连接的一端伸出炉皮2表面,换言之,所述的固定圈4穿过耐火材料及炉皮2伸出高炉表面,在炉皮2上设置有与固定圈4外径大小相同的孔。
在密封件外侧,设置有炉皮外套6,所述炉皮外套6设置在炉皮2上并将固定圈4包裹其中,所述炉皮外套6用以保护固定圈4及法兰5使之不受外界因素影响而生锈,在炉皮外套6的外侧还设置有波纹管7。
本实用新型中,在冷却壁上1设置焊接点处均进行多层多道焊接,焊接层数至少为三层,这样一来便在冷却壁1处形成了多层连接,即使一处焊点发生损坏,冷却系统亦可正常工作,不会出现漏水情况。本实用新型采用M777焊条进行施焊,焊条融合性能好,因此焊接较为牢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梅山冶金发展有限公司;宝钢集团上海梅山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梅山冶金发展有限公司;宝钢集团上海梅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190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