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双向使用的电子密封扣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13932.6 | 申请日: | 2011-06-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68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 发明(设计)人: | 于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兵 |
| 主分类号: | G09F3/08 | 分类号: | G09F3/08;G06K19/07;G06K1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使用 电子 密封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重要物品使用的塑料扣件,尤其是一种可双向使用的电子密封扣。
技术背景
目前,公知的重要商品使用的塑料扣件,如服装、珠宝使用的用于悬挂标签的塑料扣件,其一端和使用物连接,另一端用来固定标签,主要作用是防止标签被从商品上拆除和替换。但此类塑料扣件的缺陷在于自身容易被仿造,这样造假者只需简单的将塑料扣件的扣带剪断,用仿制的扣件替换即可。另外现有的塑料扣件只能在表面印制使用物标识等简单信息,无法携带大量使用物的相关信息,更不能用机器自动读取信息。因此现有的塑料扣件在防伪、携带使用物大量信息和信息自动化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塑料扣件在防伪、携带使用物大量信息和信息自动化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密封扣,可以双向密封防拆,内嵌带天线的射频集成电路芯片,可携带使用物的大量相关信息,通过射频读写设备处理集成电路芯片内的加密信息来实现电子密封扣真伪的识别和信息的自动化管理。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其由正扣件、负扣件、扣带、扣头和带天线的射频集成电路芯片组成。正扣件、负扣件和扣头由热塑性工程塑料注塑制成,扣带材料可以是金属丝、塑胶、线绳等抗拉强度不同的材料制成。正扣件和负扣件的外形相同,正扣件结合面的两端各设有箭头形凹槽,贯通正扣件结合面设扣带卡槽。负扣件结合面设有芯片固定凹槽。正扣件结合面上设有定位连接柱,负扣件结合面设有定位连接孔,定位连接孔和定位连接柱的数量和位置完全对应。带天线的射频集成电路芯片用耐高温的强力胶贴在负扣件的芯片固定凹槽内,这样试图采用加热和挖撬的方法取出芯片都会损坏芯片。扣带和扣头的连接在扣头注塑时同步完成,扣带置于封头内成为一体,两者只能破坏分离且无法复原。扣带由强力胶粘在正扣件结合面上设的扣带卡槽内。将正扣件结合面上的定位连接柱插入负扣件结合面上的定位连接孔内,完成正扣件结合面和负扣件结合面的对接,再采用热熔焊接工艺将正扣件和负扣件融为整体扣壳。正扣件结合面两边的箭头形凹槽在扣壳两侧的内部形成对称的箭头形凹槽,在扣壳的两侧对称位置形成内部凹槽入口和扣带卡槽出口,扣带从扣壳两端的扣带卡槽出口穿出。扣头前端为箭头形的弹性倒钩,箭头形弹性倒钩的大小和外围轮廓和扣壳内箭头形凹槽的大小和外围轮廓相同,两者可以完整重叠。弹性倒钩的两个钩尖之间的距离大于箭头形凹槽入口通道的宽度,等于箭头形凹槽两个槽尖之间的距离。使用时将扣头插入扣壳两端的凹槽入口,扣头前端的弹性倒钩在入口通道的挤压下压缩,钩尖之间的距离变小通过凹槽入口通道,到达槽尖后压力消失,钩尖撑开复原,弹性倒钩的钩尖和凹槽的槽尖完全重合,扣头被凹槽卡住固定,无法退回。扣头座表面的形状和面积和扣壳凹槽入口表面的形状和面积相同,扣头插入扣件后入口完全密封,除非破坏扣头否则无法将扣头从封壳中取出,从而实现扣件的密封防拆。由于扣带两端都设有扣头,故可同时实现双向密封防拆。带天线的射频集成电路芯片内的唯一编码具有公认的唯一性,可以用来准确判定身份。施封时使用专用的射频读写器将带天线的射频集成电路芯片内的唯一编码和使用物大量相关的信息加密写入芯片。解封时再使用专用射频读写器还原集成电路芯片内的加密信息,以能否正确还原芯片唯一编码等信息来判断密封扣的真伪,同时实现了电子密封扣携带大量信息且由机器自动处理信息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实现重要物品的机读防伪、同附属物的防拆连接及携带大量使用物的有关信息并实现信息的自动化管理。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应用广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扣带和正扣件结合后的结构图。
图3.扣壳的外观图。
图4.图3的A-A向剖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6.图5的B-B向剖视图。
图中1.正扣件,2.负扣件,3.扣带,4.扣头,5.带天线的射频集成电路芯片,6.正扣件结合面,7.负扣件结合面,8.扣壳,9.箭头形凹槽,10.槽尖,11.扣带固定卡槽,12.定位连接柱,13.定位连接孔,14.芯片固定凹槽,15.弹性倒钩,16.钩尖,17.凹槽入口,18.扣带卡槽出口,19.扣头座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兵,未经于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139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