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已充气气囊式被动安全车体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160641.5 | 申请日: | 2011-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90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王堂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雪刚 |
| 主分类号: | B60R19/20 | 分类号: | B60R19/20;B60R21/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梁田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琉璃乡***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气囊 被动 安全 车体 | ||
1.已充气气囊式被动安全车体,包括车身骨架(1)、前轮悬架(2)、后轮悬架(3),车身骨架(1)的内部空间为驾驶乘员室(4),其特征在于:前轮悬架(2)连接在车身骨架(1)的前方,后轮悬架(3)连接在车身骨架(1)的后方组成车体;还包括前已充气气囊(5)和后已充气气囊(6);
前轮悬架(2)和后轮悬架(3)分别都是两根或多根支架(8)和车轮隔板(9)构成的架体;
前已充气气囊(5)一部分位于前轮悬架(2)车轮隔板(9)的上方,该部分为前已充气气囊外露部分(5-1);前已充气气囊(5)另一部分位于驾驶乘员室(4)内,该部分为前已充气气囊室内部分(5-2),前已充气气囊室内部分(5-2)位于前挡风玻璃(7)下的位置;
后已充气气囊(6)一部分位于后轮悬架(3)车轮隔板(9)的上方,该部分为后已充气气囊外露部分(6-1);后已充气气囊(6)另一部分位于驾驶乘员室(4)内,该部分为后已充气气囊室内部分(6-2),后已充气气囊室内部分(6-2)位于驾驶乘员室(4)内后方,形成已充气气囊座椅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已充气气囊式被动安全车体,其特征在于:前已充气气囊外露部分(5-1)的囊膜比前已充气气囊室内部分(5-2)的囊膜厚;后已充气气囊外露部分(6-1)的囊膜比后已充气气囊室内部分(6-2)的囊膜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已充气气囊式被动安全车体,其特征在于:前已充气气囊(5)的膜是有伸缩性的橡胶膜层构成,前已充气气囊外露部分(5-1)的橡胶膜层外表,还设有无伸缩性的耐磨软布层;后已充气气囊(6)的膜是有伸缩性的橡胶膜层构成,后已充气气囊外露部分(6-1)的橡胶膜层外表,还设有无伸缩性的耐磨软布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已充气气囊式被动安全车体,其特征在于:车身骨架(1)的下边前面与前轮悬架(2)下边以转动方式连接,车身骨架(1)的下边后面与后轮悬架(3)下边以转动方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已充气气囊式被动安全车体,其特征在于:在车门上设有车门已充气气囊(10),车门已充气气囊(10)的一部分囊膜是驾驶乘员室(4)的内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已充气气囊式被动安全车体,其特征在于:在车顶上设有车顶已充气气囊(11),车顶已充气气囊(11)的一部分囊膜是驾驶乘员室(4)的内顶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雪刚,未经刘雪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064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编码器转接机械装置
- 下一篇:燕麦搅拌抽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