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凉水塔循环水加酸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60452.8 | 申请日: | 201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2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祥;赵兵;建海顺;郭运生;姜前进;朱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灵宝市开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66 | 分类号: | C02F1/66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 |
地址: | 4725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凉水塔 循环 加酸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配酸设备领域,具体设计凉水塔循环水加酸系统。
背景技术
在制酸企业,凉水塔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设施,并且通常有很多组。不管是从焙烧炉排出的高温炉气还是干吸工段的放热反应,都需要及时降温,而目前最简便可靠的做法就是利用循环水进行热交换。循环水吸收大量废热后温度升高,可进一步将其送入凉水塔中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将废热传输给空气并散入大气中。图1是常见湿式凉水塔的纵向剖面图,主要由风筒4、风筒支柱5(同时,支柱5间还形成了空气进入的通道)和设置风筒4下方的集水池6组成,风筒内自上而下依次是挡水器1、喷淋管2和散热材料3,携带废热的循环水从喷淋管2喷出,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与逆流而上的冷空气相遇,将热传递给空气后汇入集水池6中。
集水池6中的循环水虽已经过多次热交换,但仍然是珍贵的水资源,很多企业选择将其配成pH为6.0~6.5的烯硫酸溶液,用于管道清洁。然而,从酸库(储存浓度为98%左右的浓硫酸)直接引浓硫酸到集水池不仅难以掌控加量,操作起来危险系数高,而且在冬季经常会因温度过低而产生管内积酸现象,只是管道堵塞,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凉水塔循环水加酸系统。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凉水塔循环水加酸系统,包括酸库和两组凉水塔,视距离酸库较近的为第一凉水塔,相对较远的为第二凉水塔,每个凉水塔由风筒和设置在风筒下的集水池组成,该系统还包括通过管线与酸库联通的加酸储槽,加酸储槽设置在酸库与第一凉水塔之间距离第一凉水塔较近处,与加酸储槽相连的加酸管穿过第一凉水塔通入第二凉水塔的集水池中。
连接在酸库与加酸储槽间的管线呈倾斜状,酸库端高、加酸储槽端低。
由于凉水塔内循环水温度较高,即使冬季其温度也在20℃以上,因此当加酸管穿过第一凉水塔时,循环水散发出的余热对加酸管起到增温作用,能够有效避免因气温过低而产生的管道结晶现象。此外,酸库与加酸储槽间的管线增加坡度后,酸液流通更加顺畅且不易在管线内积存,同样可以减少冬季管线内积酸结晶,防止造成管道堵塞。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湿式凉水塔的纵向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凉水塔循环水加酸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酸库7、加酸储槽9及两组凉水塔,视距离酸库7较近的为第一凉水塔10,相对较远的为第二凉水塔12,每个凉水塔由风筒4和设置在风筒4下的集水池6组成;加酸储槽9设置在酸库7与第一凉水塔10之间距离第一凉水塔10较近处,与加酸储槽9相连的加酸管11穿过第一凉水塔10后通入第二凉水塔12的集水池6中;加酸储槽9与酸库7间通过倾斜的管线8连接,管线8连接酸库7的一端高于连接加酸储槽9的一端。
当浓硫酸从酸库7放出后沿管线8倾斜而下注入加酸储槽9中缓存,再进一步经由加酸管11配入第二凉水塔12的集水池6中,以达到调节循环水酸度的目的。加酸管11穿第一凉水塔10而过从而被第一凉水塔10的余热增温,因此不会发生管内积酸结晶现象,有效避免了管道堵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灵宝市开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灵宝市开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04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化盘片式含油污水处理器
- 下一篇:具有饮水机功能的海水淡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