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钻床上的孔口倒角镗刀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149525.3 | 申请日: | 2011-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74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 发明(设计)人: | 吴群;王向魁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新强联回转支承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B39/28 | 分类号: | B23B39/28;B23Q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71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钻床 孔口 倒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倒角镗刀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钻床上的孔口倒角镗刀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大型回转支承中安装孔的孔径比较大,通常钻孔结束后,在普通钻床上使用倒角钻进行孔口的倒角、去毛刺。传统的倒角钻在加工时,通常接触面积比较大,要求机床的刚性强,倒角时的转速不高,加工出的倒角粗糙,产生发震,严重影响产品的外观,并且传统倒角钻一般刃口较多,有发钝或磨损时,很难人工手动修磨。
鉴于上述原因,传统的倒角钻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钻床上的孔口倒角镗刀装置,能对孔径为36以上的孔口进行倒角加工,转速达350转/min,使镗刀倒角的孔口光亮、均匀,镗刀转速高,切削量小,切削阻力小,无孔口发震或工件振动现象,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钻床上的孔口倒角镗刀装置,是由:镗刀杆,镗刀,导向套,压刀螺栓构成;镗刀杆的下部横向预留孔,孔中设置镗刀,镗刀杆的下端设置导向套,镗刀杆的下端与导向套的中心竖向对应预留孔,孔中设置压刀螺栓。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根据孔径的大小选择引导间隙合适的引导套,安装于镗刀杆的前端,通过压刀螺栓预紧;装镗刀于镗刀槽内,在工件上调整好镗刀的伸出量,压紧镗刀后,即可进行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加工容易、组合方便。能人工手动修磨的孔口倒角专用镗刀,在使用中切削阻力小,刀头采用的是硬质合金刀片,可提高切削时的切削速度,这样加工出的孔口倒角粗糙度好,光滑。另只需更换直径尺寸不同的引导套,均可实现对不同的孔径倒角,此刀具简单实用、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快捷,在普通钻床上可轻易实现,不需要增加设备,并且效率高。
为验证经改进后镗刀使用的可行性,先通过对孔径36的孔口倒角试验,采用转速为350转/min。经镗刀倒角的孔口光亮、均匀。镗刀因转速高,切削量小,切削阻力小,无孔口发震或工件振动现象,刀具在加工60个孔后,才有轻微磨钝。后又对孔径为39和42的孔倒角,均效果良好。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在普通钻床来对孔口进行倒角加工,此镗刀调整方便,调整镗刀的伸出量可加工不同孔径的孔口倒角。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镗刀杆1,镗刀2,导向套3,压刀螺栓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镗刀杆1的下部横向预留孔,孔中设置镗刀2,镗刀杆1的下端设置导向套3,镗刀杆1的下端与导向套3的中心竖向对应预留孔,孔中设置压刀螺栓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新强联回转支承有限公司,未经洛阳新强联回转支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495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