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060401.8 | 申请日: | 2011-03-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25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孟保纪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长葛市鸿运锅炉厂 |
| 主分类号: | F22B37/00 | 分类号: | F22B37/00;F24H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615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锅炉 烟气 余热 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附件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锅炉产生的烟气是从炉体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出去的,这些烟气具有较高的温度,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造成浪费,在现有技术中,还没有针对烟气的余热进行充分利用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缺点,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利用锅炉烟气中热量的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罐主体和烟道,所述的罐主体是具有穿插进水管、出水管、进烟管、排灰管、末端排烟管的开口;所述的烟道又包括进烟管、烟管主体、下部的排灰管、下分烟室、“U”形管、上集烟室、末端排烟管;所述的下烟分室是连通“U”形管的一端和烟道主体的密闭腔室,所述的上集烟室是连通“U”形管另一端和末端排烟管的密闭腔室,所述的进烟管、烟管主体、下分烟室、“U”形管、上集烟室、末端排烟管依次连通;所述的烟道在罐主体内部,所述的进烟管、排灰管、末端排烟管的依次伸出罐主体各自的开口并密闭连接;所述的罐主体上还具有连接罐主体内部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的排灰管内还具有开关或翻板。
进一步的讲,所述的“U”形管是多个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这样的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具有能够充分利用余热、达到节能的效果,另外由于烟气的回流降速,达到除尘、保护环境的效果;具有多个的“U”形管能够保证热量的充分吸收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罐主体 2、烟道 3、出水管 4、进水管 5、末端排烟管6、上集烟室 7、“U”形管 8、下分烟室 9、烟道主体 10、进烟管11、排灰管 12、翻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罐主体1和烟道2,所述的罐主体1是具有穿插进水管4、出水管3、进烟管10、排灰管11、末端排烟管5的开口;所述的烟道2又包括进烟管10、烟管主体9、下部的排灰管11、下分烟室8、“U”形管7、上集烟室6、末端排烟管5;所述的下烟分室8是连通“U”形管7的一端和烟道主体9的密闭腔室,所述的上集烟室6是连通“U”形管7另一端和末端排烟管5的密闭腔室,所述的进烟管10、烟管主体9、下分烟室8、“U”形管7、上集烟室6、末端排烟管5依次连通;所述的烟道2在罐主体1内部,所述的进烟管10、排灰管11、末端排烟管5的依次伸出罐主体1各自的开口并密闭连接;所述的罐主体1上还具有连接罐主体内部的进水管4和出水管3;所述的排灰管11内还具有开关或翻板12。
进一步的讲,所述的“U”形管是多个的。
烟气的经过途径依次是:进烟管10、烟管主体9、下分烟室8、“U”形管7、上集烟室6、末端排烟管5排出;水的途径是进水管4、烟道2和罐主体之间的间隙、出水管3;这样烟中的热量通过烟道2的壁传给了水,使水的温度上升,达到节能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长葛市鸿运锅炉厂,未经河南省长葛市鸿运锅炉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04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