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破碎型格栅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059847.9 | 申请日: | 2011-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24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 发明(设计)人: | 曹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兴日月环保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B02C18/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围 |
| 地址: | 3131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破碎 格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破碎型格栅除污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将液体中大块固态物质进行破碎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城市的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排污泵将污水排放出去,但是因为污水中有很多固体的杂质,这些杂质如果进入排污泵,回影响排污泵的工作效率,甚至可能使得排污泵受到损坏,降低其使用寿命,传统的方法是在排污泵的前端加装排污格栅,将体积较大的固体污染物隔离开来,起到类似过滤的作用,用来保护排污泵,但是这样做也有不足之处:
1)传统的排污格栅使用一段时间后,固体污染物会将格栅堵塞,需要清理,这就需要人工进行操作,增加了使用过程中的成本,而且也影响排污系统正常的工作;
2)传统格栅有一部分是裸露在外面的,加上固体污染物的堆积,所以会发出难闻的气味,污染环境;
3)通过传统格栅后的污水,其前后水位落差较大,不够稳定,影响下游的排污泵正常的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新型的 粉碎性格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
新型破碎型格栅,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上表面固定有驱动装置,在机体内安装有转鼓、主刀组、副刀组;所述主刀组包括一根和所述驱动装置相连接的主动轴,在主动轴上安装有主切割刀片;所述副刀组包括一根副传动轴,该副传动轴上安装有副切割刀片,固定在所述主动轴上的主动齿轮和固定在副传动轴上的从动齿轮相啮合,所述的机体内还安装有一轴承架,所述轴承架上固定有两个分别和所述主动轴、副传动轴相配合的轴承。
所述的新型破碎型格栅,所述的主动轴、副传动轴上设有和所述两个轴承相配合的连接套。
所述的新型破碎型格栅,所述的两个轴承为自润滑轴承或滚动轴承。
所述的驱动装置由传动电机、减速机构成,所述的减速机和所述主动轴用连接套固定连接。
所述的新型破碎型格栅,所述的主动轴由一个正六棱柱和一个圆柱体构成,该正六棱柱插接在主切割刀片中,所述主动齿轮固定在所述圆柱体上;所述副传动轴由一个正六棱柱和一个圆柱体构成,该正六棱柱插接在副切割刀片中,所述从动齿轮固定在所述副传动轴的圆柱体上。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1)本新型的格栅,采用双轴设计,安装在两个轴上的刀片交错 布置,实现螺旋式的切割,能够彻底的粉碎大块的固体污染物,而且粉碎后的污染物颗粒均匀,不会影响排污泵的正常工作;
2)本新型的格栅,可以半埋式或者全埋式的安装,噪音小,需要的安装空间小,不需要专人值班,也没有臭气排出,不会污染周围的环境;
3)通过本格栅后的污水,前后的水位落差小,水流稳定,有利于排污泵工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主刀组、副刀组、轴承架连接示意图;
图3为轴承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
实施例,见附图1~3;破碎型格栅,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的上表面固定有驱动装置2,在机体内安装有转鼓3、4、主刀组5、副刀组6;所述主刀组包括一根和所述驱动装置相连接的主动轴501,在主动轴上安装有主切割刀片502;所述副刀组包括一根副传动轴601,该副传动轴上安装有副切割刀片602,固定在所述主动轴上的主动齿轮503和固定在副传动轴上的从动齿轮603相啮合,所述的机体内还安装有一轴承架7,所述轴承架上固定有两个分别和所述主动轴、副 传动轴相配合的轴承8、9。
所述的主动轴、副传动轴上设有和所述两个轴承相配合的连接套10、11。
所述的两个轴承为自润滑轴承或滚动轴承。在转速较低的时候可以采用自润滑轴承,当转速较高的时候采用滚动轴承。
所述的驱动装置2由传动电机201、减速机202构成,所述的减速机和所述主动轴用连接套固定连接。连接套一端连接在主动轴上,另一端连接在减速机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兴日月环保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长兴日月环保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98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