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灶头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045204.9 | 申请日: | 2011-0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4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 发明(设计)人: | 曾祥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祥林 |
| 主分类号: | F23D14/02 | 分类号: | F23D14/02;F23D14/46 |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明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5106 | 代理人: | 农劲风 |
| 地址: | 537202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灶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灶头装置,尤其是一种节能灶头。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垂直式灶头,其结构包括:输气管、灶头、灶头座和平面状的火盖,灶头的整体结构多为T形;其缺点在于:液化气直接喷到火盖上而液化气与火盖内底的接触角度为90度,大大阻止火焰散出火孔,热能效果不显著;散出来的火焰不充分且没有力度,浪费大量的热能;在关闭燃气或燃烧不足的情况下,常常出现回火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造价较低的节能灶头,不仅经久耐用,安全可靠,而且安装容易,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范围较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这种节能灶头,灶头包括:火盖、灶身、喷气芯、输气管、风门;火盖为呈倒立的圆锥形状,其底面四周环绕内设有出气道;火盖的底部与灶身的上部固定连通,两者给合形状呈杯子;出气道上沿着圆周方向环绕设有多个第一出气孔,火盖上的中心位置沿着四周没有多个第二出气孔,第二出气孔与出气道固定连通;第一出气孔与第二出气孔之间的位置设多个窜风孔,窜风孔与出气道固定连接,并且窜风孔封闭穿出出气道的底面;出气道与灶身的中心轴线夹角设为140~150度;灶身的下部内设有混气筒,混气筒与风门固定连接,风门通过喷气芯与输气管固定连接。
第一出气孔和第二出气孔呈圆形或方形,第一出气孔和第二出气孔均匀设于火盖上。
窜风孔对称固定安装在火盖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实用新型是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造价较低的节能灶头,不仅经久耐用、安全可靠、安装容易和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范围较广。
本产品采用上火角度140度散出火孔,燃气一步到位散到火孔,可让火焰散开度达到较佳的效果,灶头设有适当的风门和火盖上的窜风孔使燃气燃烧达到理想的效果,可避免出现回火的现象;火盖边上设有小的出气孔和中间部位也设有圆形的出气小孔,能让燃气燃烧得更充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第一出气孔1、火盖2、喷气芯3、输气管4、风门5、第二出气孔6、窜风孔7、灶身8、出气道9、夹角10、混气筒11。
灶头包括:火盖2、灶身8、喷气芯3、输气管4、风门5;火盖2为呈倒立的圆锥形状,其底面四周环绕内设有出气道9;火盖2的底部与灶身8的上部固定连通,两者给合形状呈杯子;出气道9上沿着圆周方向环绕设有多个第一出气孔1,火盖2上的中心位置沿着四周没有多个第二出气孔6,第二出气孔6与出气道9固定连通;第一出气孔1与第二出气孔6之间的位置设多个窜风孔7,窜风孔7与出气道9固定连接,并且窜风孔7封闭穿出出气道9的底面;出气道9与灶身8的中心轴线夹角10设为140~150度;灶身8的下部内设有混气筒11,混气筒11与风门5固定连接,风门5通过喷气芯3与输气管4固定连接。
第一出气孔1和第二出气孔6呈圆形或方形,第一出气孔1和第二出气孔6均匀设于火盖2上。
窜风孔7对称固定安装在火盖2上。
工作原理:
目前,已有产品多采用气体喷到火盖,空间中的气体与气互相压制而出火孔的,在关闭气燃烧不足的情况下,会有回火或者会有巨响现象。
本产品采用剖面呈V字三角形和上火角度为140-150度的结构,可一步到位散出的火焰更充分,达到节能的效果;V形散火结构是由气与气的推动而出火孔的,液化气固然更可以的顺着V三角形散出火孔,液化气是顺着V三角形而出火孔,这样的设计不会有回火的现象;比现在已有90度散火更有一定的优势,散出来的火焰更充分和到位,节能方面还有更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由设有剖面呈V字三角形散火的火盖、灶身设有V形孔的喷气芯、输气管和螺丝密封而构成。灶身和火盖合并是Y形的,而下面安装有一个垂直的混气筒,整个形状呈Y形,混气筒下方装置有风门与输气管连接,火盖边上设有小的出气孔和中间部位也设有圆形的出气小孔,能让燃气燃烧得更充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祥林,未经曾祥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452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