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核桃仁去皮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042097.4 | 申请日: | 2011-0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97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A23N5/08 | 分类号: | A23N5/08 |
| 代理公司: | 西安永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1 | 代理人: | 申忠才 |
| 地址: | 71006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核桃仁 去皮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设备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挂剥法去除核桃仁表面褐色薄衣种皮的装置。
背景技术
核桃仁营养极其丰富,具有强身补脑、养颜益寿的功效。核桃仁表面有一层紧密的褐色薄衣种皮,含单宁高,在核桃加工食品中会产生苦涩味,而且是导致核桃饮料褐变的主要原因,同时影响核桃蛋白的食用及蛋白质的稳定性。故核桃加工中需去除核桃仁的种皮,但核桃仁的表面凸凹不平,有许多皱褶,种皮深陷其中,非常难以去皮。目前,核桃仁种皮的去除方法主要采用烘烤法去皮、热烫法去皮及碱液浸泡去皮。烘烤法和热烫法去皮的效果不但不理想,还不容易控制火候,容易对核桃仁造成过热伤害,如产生焦糊味等;而碱液浸泡法去皮是将核桃仁在碱液中浸泡后由人工或简单工具将核桃皮去除,这种方法难以将核桃皮均匀、彻底地去掉,而且人工劳动强度大,不够卫生,工作环境恶劣。由于现有的核桃仁去皮方法生产效率低,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且因去皮程度不理想,导致核桃仁口感发涩,达不到质量要求,严重限制了核桃的开发利用。
中国专利CN 201667966U公开了一种核桃仁脱皮罐,它包括罐体、电机、主轴、搅拌叶片、蒸汽加热管,主轴位于罐体中心,它由电机经减速器带动,搅拌叶片均布在主轴上,在罐体下部设有底网,底网处设有下料翻板,在罐体底部设有卸料斗,卸料斗与下料翻板位置对应,卸料斗下口设有卸料阀门,蒸汽加热光环形设置在底网下部。该实用新型将核桃仁装入果皮罐内,可实现对核桃仁的加热浸泡和脱皮过程,提高了核桃仁脱皮效率。但采用该装置进行脱皮时,容易将核桃仁搅碎,脱皮不均匀,且该装置结构复杂、销售价格高、使用维修不方便,脱皮时电机一直处于工作状态,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核桃仁脱皮罐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去皮效果好、效率高的核桃仁去皮装置。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底板两侧设置有挡板,挡板上盖合有盖板,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向上沿不同方向延伸的去皮挂条,盖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向下沿不同方向延伸的去皮挂条,去皮挂条表面带有倒刺或前端带有刀刃或前端为针尖状。
本实用新型的去皮挂条的锥度为5°~10°。
本实用新型的去皮挂条的长度为5~30mm。
本实用新型的挡板的高度为20~40mm。
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底板和盖板上设置去皮挂条,用高压水将沸水中浸泡后的核桃仁直接冲入该装置内部的空腔,去皮挂条伸入到核桃仁表面不同方位的凹面里,去皮挂条表面的倒刺或去皮挂条前端的刀刃或去皮挂条前端的针尖状部分切入到核桃仁种皮中,核桃仁随着高压水的冲击运动,核桃仁表面的种皮被撕裂、剥离,从而实现核桃仁种皮的去除。本实用新型去皮效率高,去皮彻底、均匀,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不会对核桃仁产生物理或化学伤害,适合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底板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底板1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在图1、2中,本实用新型的核桃仁去皮装置由盖板1、底板2、挡板3、去皮挂条4、倒刺5联接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师范大学,未经陕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420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模型大桥玩具
- 下一篇:电梯节能控制系统能量回馈装置的散热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