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锁型酒类包装盒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036899.4 | 申请日: | 2011-0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24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 发明(设计)人: | 凌振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程大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D49/12 | 分类号: | B65D49/1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东良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3 | 代理人: | 潘志龙 |
| 地址: | 201210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酒类 包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盒体,特别是公开一种自锁型酒类包装盒。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的酒类包装产品中,为了美观或防止包装盒被回收再利用,一般包装盒的上盒与底座的结合,多采另外附加的附件进行固定或直接用胶水等方式粘结。采用附件方式固定的,大多用铆钉、五金 扣、五金销扣、等进行上盒和底座的固定。这些现有的固定连结方法存在许多问题,如:不适应在酒类包装流水线上操作;不适应酒类产品的长期收藏和存放;采用附件的需要另外加工或采购附件,大大增加了包装产品的成本和工序,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大大缩短包装盒组装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安全可靠的自锁型酒类包装盒。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锁型酒类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盒、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凸条,所述上盒内设有凹槽,所述凸条嵌入凹槽内形成单向锁紧机构。
所述底座由底面和侧壁构成,底座呈开口向上的容器状,所述凸条位于底座侧壁外;所述上盒呈开口向下的容器状,嵌套于底座侧壁外。
所述凸条为弹性凸条,所述凸条侧上方设有锁紧导向斜面,所述凸条的底面呈平面或倒钩面。
所述上盒的顶部或侧面设有与上盒连为一体的开盖。
所述凸条为分段式凸条或一体式凸条。
本实用新型的上盒与底座组装时,将上盒对准底座向下压按,在外力作用下底座上的凸条被嵌入上盒内的凹槽中,由于凸条的侧上方设有紧锁导向斜面,因此凸条在外力作用下很容易滑入凹槽中;而凸条的底面呈平面或倒钩形,因此,在不破坏本实用新型的情况下,当凸条嵌入凹槽后便不能被取出,故而形成单向锁紧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适用于流水线包装产品,安装简单、快捷、方便;适用于酒盒的长期存放;操作简单,包装成本降低,连结牢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是图2的B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盒;2、底座;3、凸条;4、凹槽;5、底面;6、侧壁;7、锁紧导向斜面;8、开盖。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图6,本实用新型包括上盒1、底座2,所述底座2上设有凸条3,所述上盒1内设有凹槽4,所述凸条3嵌入凹槽4内形成单向锁紧机构。所述底座2由底面5和侧壁6构成,底座2呈开口向上的容器状,所述凸条3位于底座2的侧壁6外;所述上盒1呈开口向下的容器状,嵌套于底座2的侧壁6外。所述凸条3为弹性凸条,所述凸条3侧上方设有锁紧导向斜面7,所述凸条3的底面呈平面或倒钩面。所述凸条3为分段式凸条或一体式凸条,所述分段式凸条的数量为2~8段,优选2~4段。所述上盒1与底座2的外观整体呈长方体或正方体或圆柱体或棱柱体或多面柱体,所述凸条3分布于底座2的侧壁6外。
下面就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5、图6,所述上盒1与底座2的整体外观呈长方体,所述底座2的侧壁6上设有4段凸条3分别位于侧壁6的四个面上,所述上盒1的顶部设有与上盒1连为一体的开盖8。其余结构如上述。
本实用新型上盒1与底座2组装时,将上盒1对准底座2向下压按,在外力作用下底座2上的凸条3被嵌入上盒1内的凹槽4中,由于凸条3的侧上方设有紧锁导向斜面7,因此凸条3在外力作用下很容易滑入凹槽4中;而凸条3的底面呈平面或倒钩形,因此,在不破坏本实用新型的情况下,当凸条3嵌入凹槽4后便不能被取出,故而形成单向锁紧机构。在上盒1与底座2组装完成后,打开本实用新型包装盒时,须通过上盒1的侧面或顶部的开盖8进行开启或直接对上盒1进行破坏,如此不仅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组装效率、增加了其美观度,还达到了防止本实用新型被不良商贩回收再利用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程大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程大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368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