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住宅楼楼层间升降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031019.4 | 申请日: | 2011-0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15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 发明(设计)人: | 宣伯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宣伯民 |
| 主分类号: | B66B9/06 | 分类号: | B66B9/06;B66B11/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上***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住宅楼 楼层 升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降机械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住宅楼楼层间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国的许多城市,都有一大批建于上个世纪末期的层高为六到七层的住宅楼,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都没有建造电梯。现在住在这些楼内的人们普遍都进入老年,上下楼梯感到很吃力,特别是住在较高楼层的一些老人,上下走楼梯更是困难重重,力不从心。有关部门出于对群众的关心,解决住在这些住宅楼内的人们上下楼的不便,拟给这些住宅楼补装电梯。方案一经提出,问题接踵而来,有些地方甚至讨论协调了好几年,都无法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在这些众多的问题当中,有些是属于如何集资,费用分摊等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本文不予赘述。但从经济性和技术的可行性方面来考虑,为这些层高仅六至七层的住宅补装电梯的方案,确实存在以下有待改进之处:
1、投资额大,因为既然装电梯,就必须按照电梯的设计、制造、安装规范来实施,选用规定型号规格的电梯,相对于只有六、七层高,使用者较少的现状来说,投资额必然较大。
2、由于电梯必须有专用通道和机房,要占用场地。
3、电梯属于特种设备,要有专门的管理和维护,工作量很大。
4、折旧费用高,导致使用成本也很高,让很少的使用者分摊,根本承受不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住宅楼楼层间升降装置,可以不选用电梯而使住六、七层高的住宅楼内上下楼有困难的人可以轻松方便地上下楼。克服由于安装电梯所造成的投资额大、要占用场地、管理维护工作量大,使用成本高等不足。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包括墙体,设有轿厢、导轨、牵引机构、控制开关、电动机、变速箱、电源线,所述导轨固定于所述墙体上,所述轿厢用装于其上的轨夹夹于所述导轨上,所述牵引机构的一端和所述轿厢联结,另一端与所述变速箱的输出端联结,所述电动机的动力输出轴和所述变速箱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动机的接线端通过所述控制开关及电源线与市电电连接,所述控制开关分别装于所述导轨的上端、下端及所述轿厢内。本实用新型为利用已有楼梯道的简易升降装置,面且按每一层楼梯坡道单独设置一套,轿厢只可容纳一个人,这样不致影响其他人走楼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牵引机构,优选以下两种:一种为钢丝绳和绞盘组合,设有导向轮,所述绞盘装于所述变速箱的输出轴上,所述钢丝绳经过所述导向轮与所述轿厢联结。另一种为链条链轮组合,其中链轮包括上链轮,下链轮和转向链轮,所述上链轮装于所述变速箱的输出轴上,所述下链轮装于所述导轨下端,所述链条和所述轿厢联结。为了使所述轿厢上的轨夹和导轨之间配合更灵活,移动阻力更小,所述轿厢上的轨夹与所述导轨上边接触处装有带槽滚轮。
对照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节省空间、使用方便、节约能源的前提下,有效地解决一些人上下楼层的困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牵引机构为钢丝绳和绞盘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牵引机构为链条链轮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A向视图,图4为所述轨夹与所述导轨上边接触处装带槽滚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墙体,2、轿厢,3、导轨,4、控制开关,5、电动机,6、变速箱,7、电源线,8、轨夹,9、绞盘,10、导向轮,11、钢丝绳,12、上链轮,13、下链轮,14转向链轮,15、链条,16、带槽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为了安全和牢固,使本实用新型能经久耐用,导轨3、电动机5和变速箱6必须安装于楼梯道有墙的一面的墙体1上,安装方法可以用凿孔埋设螺栓或用膨胀螺栓紧固。当所述牵引机构为钢丝绳和绞盘组合时,变速箱6的输出轴的轴中心线和墙体1的表面平行。当所述牵引机构为链条链轮组合时,变速箱6的输出轴的轴中心线和墙体1的表面垂直。当本实用新型按图示安装调试完毕,即可投入使用。使用时,不用专人操作,使用者用装于导轨3的上端或下端的控制开关4,把轿厢2调动至身边,然后进入轿厢2,按动设于轿厢内的控制开关4,启动电动机5,让轿厢上升或下降,到达目的处后,关闭电动机5,走出轿厢。如要继续上升或下降,则可使用装于另一层楼梯坡道的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宣伯民,未经宣伯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310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