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起子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029645.X | 申请日: | 2011-0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09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 发明(设计)人: | 孙利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利庆 |
| 主分类号: | B25B21/00 | 分类号: | B25B21/00;B25B2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53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起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起子,具体涉及到一种挡止与壳体一体成型制成的自动起子。
背景技术
在现代工业的生产制造过程中,经常会锁紧或是卸下螺丝,因此能提高装配效率的自动起子在制造工厂里,或是服务的车间里,都被广泛的使用,可是一般自动起子的气阀挡止装置都是以气阀挡止插入挡止孔后,再将正反转旋钮插入旋钮孔,达成阻挡正反转旋钮过度旋转的功能,因为要先经过机器加工,将气阀挡止打入挡止孔,工时耗费多影响工作效率。
综合以上所述,一般的自动起子,主要存在以下的缺点:
第一,要先经过机器加工将气阀挡止打入挡止孔,工时耗费多;
第二,使用的零件多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挡止与壳体一体成型制成的自动起子,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零件多成本高、工时耗费多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起子,包括夹持部,旋转部,驱动部,控制部,正反转旋钮和自动起子壳体,所述自动起子壳体内设置有一气动组件,还包括:一挡止设置部为一平面,与所述自动起子壳体固接;一挡止,所述挡止为一柱体,所述挡止位于所述挡止设置部的上面,所述挡止与所述挡止设置部固接;一旋钮孔,所述旋钮孔为一圆孔,所述旋钮孔位于所述挡止设置部的上面。
依照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述的自动起子,所述挡止设置部与所述挡止与所述自动起子壳体是一体成型制成的。
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特征,使得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在壳体上一体成型制成挡止,因此不需要先经过机器加工,将气阀挡止打入挡止孔,节约了工时;
第二,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起子不使用气阀挡止,降低了零件成本。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内容的任何一个具体实施例,并不一定同时具有以上全部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在的自动起子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及正反转旋钮的相对位置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正反转旋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叙述。
请参考图1,现在的自动起子的壳体1的立体图,气阀挡止装置都是以气阀挡止(图上未标示)插入挡止孔11后,再将正反转旋钮12插入旋钮孔13,达成阻挡正反转旋钮12过度旋转的功能,因为要先经过机器加工,将气阀挡止打入挡止孔11,工序多工时耗费多影响工作效率。
请参考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起子的壳体及正反转旋钮的相对位置立体图,包括一正反转旋钮12,一自动起子壳体1,自动起子壳体1内设置有气动组件,还包括:一挡止设置部24,所述挡止设置部24为一平面;一挡止22,所述挡止22为一柱体,可以是方柱也可以是圆柱或者其他形状,所述挡止22位于所述挡止设置部24的上面;一旋钮孔13,所述旋钮孔13为一圆孔,所述旋钮孔13位于所述挡止设置部24的上面。
所述挡止设置部24与所述挡止22与所述自动起子壳体1是一体成型制成的,正反转旋钮12插入旋钮孔13后,旋转正反转旋钮12来选决定自动起子是要正转还是要反转,也就是,当正反转旋钮12的挡止面32与挡止22接触时,自动起子是要正转,而当正反转旋钮12的挡止面34与挡止22接触时,自动起子是要反转。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特征,使得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在壳体上一体成型制成挡止,因此不需要先经过机器加工,将气阀挡止打入挡止孔,节约了工时;
第二,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起子不使用气阀挡止,降低了零件成本。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内容的任何一个具体实施例,并不一定同时具有以上全部的技术效果。
以上公开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并非用来限制其本身,任何熟习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内涵的情况下,所做的均等变化和更动,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利庆,未经孙利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96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剥标机
- 下一篇:一种蓄电池极柱与中盖的密封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