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后的乙烯压缩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022709.3 | 申请日: | 2011-0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22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臣;池亮;孙谦;孙明峰;马庆功;蒋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7D1/04 | 分类号: | F17D1/04 |
| 代理公司: | 吉林市达利专利事务所 22102 | 代理人: | 张瑜声 |
| 地址: | 132021***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乙烯 压缩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乙烯装置改进后的乙烯压缩系统。
背景技术
乙烯装置乙烯压缩系统在乙烯装置生产过程中,既为低温分离系统提供冷剂,同时又是乙烯产品向外输送系统。现在乙烯压缩机以气相直接对接下游用户的形式外送,由于各下游用户工艺技术要求不同,往往出现压缩机出口同时携带多个压力等级的使用用户情况(乙烯装置下游用户分别为两个4.7Mpa、一个2.0MPa),这样为保证下游用户生产工艺要求,只能采取压缩机四段出口外送管线上设置压力调节阀减压外送流程,这种流程导致乙烯压缩机驱动透平4用的驱动蒸汽的浪费,增加装置综合能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降低蒸汽透平驱动蒸汽的消耗,对乙烯压缩系统进行了改进,提供一种改进后的乙烯压缩系统,以节约能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后的乙烯压缩系统,主要有外送产品的乙烯压缩机四段(4.7Mpa)出口及其后的冷却器III,高压4.7Mpa乙烯用户,其特征是:将低压用户所用乙烯直接由乙烯压缩机三段(2.0Mpa)出口后的换热器II后,新增设一条低压乙烯送出管线,接到压力调节阀后,该管线上设有流量调节阀,关闭原有的压力调节阀及前后截阀。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将低压用户与高压用户所用乙烯产品分开外送,避免了压缩机四段出口外送管线上设置压力调节阀减压后外送,而造成乙烯压缩机驱动透平用的驱动蒸汽的浪费,降低了压缩机的功耗,减少了驱动透平蒸汽消耗,比改造前降低蒸汽消耗6~8t/h,降低了装置的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改进后的乙烯压缩系统;图中
1-新增低压乙烯送出管线;2-流量调节阀;3-压力调节阀;4-压缩机驱动透平;5-乙烯压缩机一段;6-乙烯压缩机二段;6-1-冷却器I;7-乙烯压缩机三段;7-1-冷却器II;8-乙烯压缩机四段;8-1-冷却器III;9-高压4.7Mpa乙烯用户;10-低压2.0Mpa乙烯用户。
具体实施方式
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改进后的乙烯压缩系统,主要有外送产品的乙烯压缩机四段8(4.7Mpa)出口及其后的冷却器III8-1,高压4.7Mpa乙烯用户9,其特征是:将低压用户所用乙烯直接由乙烯压缩机三段7(2.0Mpa)出口及其后的换热器II 7-1后,新增设一条低压乙烯送出管线1,接到压力调节阀3后,该管线上设有流量调节阀2,关闭原有的压力调节阀3及前后截阀。这样将低压2.0Mpa乙烯用户10与高压4.7Mpa乙烯用户9所用乙烯产品分开外送,避免了乙烯压缩机四段8出口4.7MPa高压乙烯产品再减压外送至低压2.0Mpa乙烯用户10,而造成乙烯压缩机驱动透平4驱动蒸汽的浪费,降低了压缩机的功耗,压缩机驱动透平4蒸汽比改造前降低了6~8t/h,节约了装置能耗。
如图1乙烯压缩机以4.5Mpa的蒸汽为动力源的透平4驱动,乙烯精馏塔顶来的乙烯进入乙烯压缩机一段5入口,一段出口乙烯与二段吸入管线来的乙烯混合后进入乙烯压缩机二段6,压缩后经出口冷却器I 6-1冷却后,与三段入口管线内的乙烯混合进入乙烯压缩机三段7,压缩后经出口冷却器器II 7-1冷却后进入乙烯压缩机四段8,压缩后经出口冷却器III8-1冷却后,送至两个高压4.7Mpa乙烯用户9;本实用新型于乙烯压缩机三段7出口的冷却器II 7-1后,新增设一条低压乙烯送出管线1,接到压力调节阀3后,该管线上设有流量调节阀2,关闭原有的压力调节阀3及前后截阀。这样,实现了低压2.0Mpa乙烯用户10与高压4.7Mpa乙烯用户9所用乙烯产品分开外送,比改造前降低透平蒸汽消耗6~8t/h,节约了装置能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27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注塑模顶杆的改进结构
- 下一篇:喷淋式鲜活农产品保鲜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