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抗浪涌防爆绕线电阻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019104.9 | 申请日: | 2011-0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88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 发明(设计)人: | 胡枝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枝清 |
| 主分类号: | H01C3/20 | 分类号: | H01C3/20;H01C1/024 |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8 | 代理人: | 王义星 |
| 地址: | 363900 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浪涌 防爆 电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元器件领域,尤其是属于一种抗浪涌防爆绕线电阻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抗雷击浪涌绕线电阻器的结构为:芯棒上缠绕有电阻丝,且电阻丝在芯棒上的缠绕密度均匀,电阻丝的两端分别与一段导线相接,在内芯及电阻丝的外部涂覆有阻燃漆。这种结构的电阻器存在的主要不足是:当通过电阻器的电流大于其额定电流的倍数较小时,例如,通过电阻器的电流为其额定电流的2.5~3倍时,电阻器无法及时熔断,电阻器会出现持续发热现象,其表面温度会超过600℃,由此带来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耐高温和抗振性好的抗浪涌防爆绕线电阻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抗浪涌防爆绕线电阻器,包括芯棒及两个帽盖,该芯棒的两端与各该帽盖相连接,其结构特点为芯棒上缠绕有电阻丝,电阻丝的一端经电流保险丝与一帽盖连接,电阻丝的另一端与另一帽盖连接;一侧导线的一端与一帽盖连接,另一侧导线的一端与另一帽盖连接,电阻丝在芯棒中部缠绕的密度高于靠近两端处的缠绕密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抗浪涌防爆绕线电阻器,其特点为在帽盖、芯棒及其上电阻丝的外部包覆有阻燃层。所述的抗浪涌防爆绕线电阻器,其特点为外部包覆有阻燃层的帽盖、芯棒及其上的电阻丝密封于一防护套管中。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使用安全,它即有抗浪涌性能,短时间熔断,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防护套管可以防止燃烧或爆炸而导致安全问题。以及电阻丝的一端经电流保险丝与一帽盖连接,能有效地防止浪涌产生的或线路故障产生的超过2倍以上的过大电流导致的过热而发生燃烧或爆炸、而导致安全问题,从而有一个过电流保护功能,具有安全性能良好,使用范围更广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一侧导线11,另一侧导线12,一帽盖21,另一帽盖22,芯棒3,电阻丝4,阻燃层5,电流保险丝6,防护套管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抗浪涌防爆绕线电阻器,包括芯棒3及两个帽盖,该芯棒3的两端与各该帽盖相连接;其结构特点为芯棒3上缠绕有电阻丝4,电阻丝4的两端分别与导线电相接,电阻丝4在芯棒3中部缠绕的密度高于靠近两端处的缠绕密度。所述的电阻丝4有一端经电流保险丝6与相应侧的导线电相接。电阻丝4在芯棒3中部的缠绕间距为自身直径的0.5~1倍,电阻丝4在芯棒3靠近两端处的缠绕间距为自身直径的2~3倍、或以上。另外,电阻丝4在芯棒3中部密集缠绕的区域占芯棒3长度的50~60%。电阻丝4的两端与导线相接的方式为:在芯棒3的两端套有帽盖,电阻丝4的一端经电流保险丝6与一帽盖21连接,电阻丝4的另一端与另一帽盖22连接,一侧导线11的一端与一帽盖21连接,另一侧导线12的一端与另一帽盖22连接。在帽盖、芯棒3及其上电阻丝4的外部包覆有阻燃层5。阻燃层5由现有的绝缘漆涂覆在帽盖、芯棒3及其上电阻丝4的外部形成。外部包覆有阻燃层5的帽盖、芯棒3及其上电阻丝4密封于一防护套管7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枝清,未经胡枝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191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公害生态有机肥料
- 下一篇:西瓜专用液体复合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