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轮电动自行车悬挂支撑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458765.6 | 申请日: | 2011-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08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 发明(设计)人: | 王沛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沛超 |
| 主分类号: | B62H1/12 | 分类号: | B62H1/12 |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4102 | 代理人: | 王琪;白京萍 |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自行车 悬挂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轮电动自行车悬挂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自行车是一种实用方便的交通工具,但其存在以下问题:当遇到雨雪天、结冰地面、急转弯等情形时,自行车易发生侧倒,安全性能差;当电动自行车的轮胎被扎破了,不易推行,且推行时还会加重内外胎的破损,影响自行车的使用性能,增大其维修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两轮电动自行车悬挂支撑装置,本装置配装在两轮电动自行车上,可相应发挥以下积极作用:骑行时防侧倒、爆胎时易推行、停车时作辅助支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轮电动自行车悬挂支撑装置,其结构为:两轮电动自行车悬挂支撑装置,包括车身、安装在车身上且轴线相平行的前轮和后轮;
车身下部设置与前轮和后轮轴线相平行的支撑轴,支撑轴两端分别通过悬臂连接有滚轮,支撑轴上设有锁定棘轮、复位块、升降块;
车身上对应于锁定棘轮处设有锁定座,锁定柱穿过锁定座,锁定柱的首部与锁定棘轮的齿配合,锁定柱的首部的上侧面为平面,锁定柱的首部的下侧面的首段面为斜面,锁定柱的首部与锁定座之间设有呈释放状态的压簧,锁定柱的尾部通过解锁拉线与铰接在车身上的解锁踏板连接;
车身上对应于复位块处设有复位柱,复位块与复位柱分别位于支撑轴的轴线两侧,复位块与复位柱之间设有复位拉簧;
处于支撑轴下方、升降块远离支撑轴的那端通过升降拉线与铰接在车身上的升降踏板连接。
锁定座由水平管和竖直立柱固接而成,锁定柱穿过水平管与解锁拉线相接。
为能简洁说明问题起见,以下对本发明所述两轮电动自行车悬挂支撑装置均简称为本装置。
以下通过描述本装置配装在两轮电动自行车上的具体使用过程,来介绍本装置的功能:
踩下升降踏板,由于升降块固设在支撑轴上、相对于自行车头部的另一侧,通过升降拉线拉动升降块可带动支撑轴旋转,支撑轴带动两个滚轮、锁定棘轮同向旋转,此时,锁定棘轮的齿与锁定柱的首部的下侧面接触),当两个滚轮随着支撑轴的旋转而上升并达到一定的离地高度后,松开升降踏板、放松升降拉线,由于呈释放状态的压簧的作用,锁定柱的首部的上侧面顶住锁定棘轮的齿,支撑轴不能回转,即通过锁定棘轮自动呈锁定状态而将两个滚轮的具体位置进行定位(此时,设在复位块与复位柱上的复位拉簧处于拉伸状态),这样,本装置在自行车骑行过程中对骑行没有任何影响。即使自行车在骑行过程中发生侧摔,由于两个滚轮的阻挡作用,也可以防止自行车发生完全摔倒,保护骑车人的安全。
踩下解锁踏板,通过解锁拉线带动锁定柱的首部从锁定棘轮的齿中退出(此时,压簧呈压缩状态),使得锁定棘轮的齿与锁定柱的首部的上侧面不再接触,解除锁定棘轮的锁定;由于复位柱固设在车身上,处于拉伸状态的复位拉簧复位成收缩状态,拉动固设在支撑轴上的复位块,使得支撑轴发生旋转,支撑轴带动两个滚轮、锁定棘轮也同向旋转,使两个滚轮下降,滚轮与地面接触。此时,松开解锁踏板,压簧呈释放状态,带动锁定柱的首部再次伸进锁定棘轮的齿中,让锁定棘轮呈锁定状态,将两个滚轮定位在地面上。这时,本装置可发挥停车时作辅助支撑的作用。当发生爆胎时,用两个滚轮进行推行,即可保护自行车的内外胎,便于进一步修理。
综上所述,本装置配装在两轮电动自行车上后,可相应发挥以下积极作用:骑行时防侧倒、爆胎时易推行、停车时作辅助支撑。
另,本装置的结构设计合理、经济适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装置沿自行车的宽度方向从右向左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A向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装置包括在车身11,车身11的下部固定设置有一根支撑轴14,支撑轴14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悬臂2各连接有一个滚轮1,支撑轴14上依次设有锁定棘轮3、复位块16、升降块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沛超,未经王沛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87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