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链核苷酸序列、含其的重组质粒及其构建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425807.6 | 申请日: | 2011-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37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 发明(设计)人: | 盛望;陈学斌;周邵梅;曾毅;李泽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5/11 | 分类号: | C12N15/11;C12N15/63;C12N15/6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恒信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2 | 代理人: | 李渤;张伟 |
| 地址: | 10002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苷酸 序列 重组 质粒 及其 构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多克隆位点的双链核苷酸序列,包含该双链核苷酸序列的重组质粒,所述重组质粒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miRNA是真核生物中一类长度约为22个碱基的核苷酸,是参与基因转录后水平调控的非编码小分子RNA。成熟的miRNA是由较长的可折叠形成发卡结构的前体转录物经过Dicer酶或类似于Dicer酶的内切核酸酶加工形成的。miRNA基因存在于基因组的间隔区域或者内含子当中,这些小分子的RNA通过碱基配对与靶mRNA序列的3’MTR区结合来调控基因的表达。
目前人们对miRNA的生物合成过程已经了解比较清楚。简单而言,所述合成过程包括:细胞内编码的miRNA的基因首先在RNA聚合酶II的作用下发生转录,从而形成长度约为几百个核苷酸的初级转录产物pri-miRNA;初级转录产物在RNaseIII家族酶——Drosha的参与下被加工成只含60-70nt具有茎环结构的单个miRNA前体pre-miRNA,然后在另一个RNaseIII家族酶——Dicer的参与下,miRNA前体被加工为双链的miRNA,随后接连形成单链成熟的miRNA。miRNA的转录所需的转录酶与蛋白表达所需的转录酶都属于RNA聚合酶II,因此可以使用同一个II型转录启动子。
目前较为常用的miRNA表达载体一般是利用某一特定的miRNA基因的5’-flanking region和3’-flanking region作为克隆位点来连接体外合成发卡形状的miRNA的前体。由于miRNA在基因组中的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在体外情况下,普通的miRNA表达载体中无法插入外源蛋白进行表达。这就限制了载体的用途。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构建既能够表达miRNA又能够表达蛋白的重组质粒的双链核苷酸序列。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包含所述双链核苷酸序列的重组质粒,该重组质粒既能够表达miRNA又能够表达蛋白。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该重组质粒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链核苷酸序列,所述核苷酸序列的两条单链核苷酸序列分别如式1和式2所示:
5’-(X)n1GAGACC(X)n2TTTAAA(X)n3GGTCTC(X)n4-3’(式1)
5’-(Y)n5GAGACC(Y)n6TTTAAA(Y)n7GGTCTC(Y)n8-3’(式2)
其中,所述式1中的X为A、T、C或G,n1为1至20的整数,n2为1至20的整数,n3为1至20的整数,n4为1至20的整数,条件是(X)n1、(X)n2、(X)n3或(X)n4均不包含GAGACC、TTTAAA或GGTCTC;
所述式2中的Y为A、T、C或G,n5为1至20的整数,n6为1至20的整数,n7为1至20的整数,n8为1至20的整数,条件是(Y)n5、(Y)n6、(Y)n7或(Y)n8均不包含GAGACC、TTTAAA或GGTCTC;并且
n2=n7,(X)n2与(Y)n7互补;n3=n6,(X)n3与(Y)n6互补。
优选地,n2和n7为6至20的整数;n3和n6为6至20的整数。
优选地,所述(X)n1为TGCTG,所述(X)n4为A;
优选地,所述(Y)n5为CCTGT,所述(Y)n8为C。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核苷酸序列的两条单链核苷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
(SEQ ID NO.1):
5’-TGCTGGAGACCGAATTCTTTAAACTGCAGAAGCTTGGTCTCA-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58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