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移动通讯技术的汽车反劫持防护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422873.8 | 申请日: | 2011-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06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 发明(设计)人: | 陈瑞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瑞斌 |
| 主分类号: | B60R25/10 | 分类号: | B60R25/10;G08B25/10;H04M11/04;H04L29/08;H04W4/14 |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 地址: | 2566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移动 通讯 技术 汽车 劫持 防护 系统 | ||
(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反劫持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移动通讯技术的汽车反劫持防护系统。
(二)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经常有汽车车主遭到劫持的案件发生,如何在车主遭遇汽车和人身双重劫持的情况下,将遭劫持信息在保障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及时、准确的传递给警方,帮助警方及时防范破获此类重特大刑事案件一直是警方的一道难题,至今,仍未有针对此种需求的专门的解决手段和技术方案。
(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在汽车和车主遭到双重劫持的情况下能够向警方自动报警并有效阻吓劫匪的汽车反劫持防护系统。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移动通讯技术的汽车反劫持防护系统,其特征是:由车载电子反劫持模块、智能手机、web service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以及GIS服务器组成,其中车载反劫持模块和智能手机通过自身所带的GPRS/3G模块分别与web service服务器、GIS服务器进行无线连接,车载反劫持模块和智能手机通过自身所带的GPS模块与GPS卫星进行无线通讯,web service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连接。
该基于移动通讯技术的汽车反劫持防护系统,所述车载反劫持模块包括ARM7微处理器、GPS定位模块、GPRS/3G无线通讯模块以及控制电路,通过控制电路控制喇叭鸣叫以及位于汽车发动机节气门上的电磁阀的闭合或开启,从而实现封堵或打开汽车发动机节气门的功能。所述智能手机和车载电子反劫持模块均具有GPRS/3G模块,使用移动运营商提供的SIM卡,通过无线基站无线连接至互联网。所述web service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以及GIS服务器均具有独立静态IP,其中web service服务器和GIS服务器能同时开放多个端口和移动手机终端以及车载电子反劫持模块通信,web service服务器提供支持服务,数据库服务器存储汽车位置状态命令信息,GIS服务器包括google maps服务器以及MapABC电子地图服务器,用以提供地理信息。所述智能手机内装载有反劫持软件,软件上设有“一键报警停车”键和“一键停车”键。当汽车和车主遭遇双重劫持时,车主通过智能手机客户端软件,以短信和单侧静音接通110报警电话的方式向警方求救,同时通过智能手机客户端软件自动控制汽车在一定情况下熄火停车并通过喇叭鸣叫呼救。当发生汽车和车主的双重劫持时,车主使用智能手机客户端软件,通过web service服务器以及GIS服务器提供的服务取得汽车和自己所在的最新的地理位置,连同车主信息和车辆信息,不间断的发送至警方短信平台。车载电子反劫持模块能够根据汽车所在的地理坐标,利用GIS服务器提供的服务,判断汽车当前所在的道路是否拥堵以及是否为主干道,如道路拥堵或是主干道,则汽车发动机自动熄火,并通过喇叭播放求救声音。车载电子反劫持模块能够根据车主的停车命令,迅速予以熄火停车,并通过喇叭播放求救声音。采用电磁阀闭合阀门封堵汽车发动机节气门的方式使汽车熄火停车,在没有车主恢复“正常状态”的命令之前,汽车无法开启,直到车主通过智能手机客户端软件发出恢复“正常状态”的命令后,电磁阀打开阀门,汽车发动机恢复发动能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基于移动通讯技术的汽车反劫持防护系统,运用移动通讯终端、GPS定位以及嵌入式前沿技术,为普通的有车一族尤其是出租车司机的人身车辆的安全保障搭建了一个可靠的保障平台,在汽车和车主遭遇双重劫持下能够向警方自动报警并有效阻吓劫匪,且全部操作采用“一键式”自动完成,简单方便,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基于移动通讯技术的汽车反劫持防护系统的示意框图。
附图2为本发明车载电子反劫持模块的示意框图。
附图3为本发明车载电子反劫持模块主板电路供电的示意框图。
附图4为本发明手机终端软件模块的示意框图。
附图5为本发明反劫持求救、自救执行过程的示意框图。
(五)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瑞斌,未经陈瑞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28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