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碱式芬顿反应脱除氰化物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416853.X | 申请日: | 2011-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5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 发明(设计)人: | 赵红霞;张相东;周相荣;侯春晓;胡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回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46 | 分类号: | C02F1/46;C02F1/72;C02F1/58 |
| 代理公司: |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6 | 代理人: | 朱枫 |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杭州市滨***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碱式芬顿 反应 脱除 氰化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水处理中的芬顿反应,特别是用碱式芬顿反应脱除氰化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1893年,化学家Fenton HJ发现,过氧化氢(H2O2)与二价铁离子Fe的混合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当时很多已知的有机化合物如羧酸、醇、酯类氧化为无机态,氧化效果十分显著。但此后半个多世纪中,这种氧化性试剂却因为氧化性极强没有被太多重视。但进入20世纪70年代,芬顿试剂在环境化学中找到了它的位置,具有去除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高能力的芬顿试剂,在印染废水、含油废水、含酚废水、焦化废水、含硝基苯废水、二苯胺废水等废水处理中体现了很广泛的应用。当芬顿发现芬顿试剂时,尚不清楚过氧化氢与二价铁离子反应到底生成了什么氧化剂具有如此强的氧化能力。二十多年后,有人假设可能反应中产生了羟基自由基,否则,氧化性不会有如此强。因此,以后人们采用了一个较广泛引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来描述芬顿试剂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Fe+H2O2→Fe+OH+·OH
从上式可以看出,1mol的H2O2与1mol的Fe反应后生成1mol的Fe,同时伴随生成1mol的OH外加1mol的羟基自由基。正是羟基自由基的存在,使得芬顿试剂具有强的氧化能力。据计算在pH=4的溶液中,OH·自由基的氧化电势高达2.73V。在自然界中,氧化能力在溶液中仅次于氟气。因此,持久性有机物,特别是通常的试剂难以氧化的芳香类化合物及一些杂环类化合物,在芬顿试剂面前全部被无选择氧化降解掉。1975年,美国著名环境化学家Walling C系统研究了芬顿试剂中各类自由基的种类及Fe在Fenton试剂中扮演的角色,得出如下化学反应方程:
H2O2+Fe→Fe+O2+2H
O2+Fe→Fe+O2·
可以看出,芬顿试剂中除了产生1摩尔的OH·自由基外,还伴随着生成1摩尔的过氧自由基O2·,但是过氧自由基的氧化电势只有1.3V左右,所以,在芬顿试剂中起主要氧化作用的是OH·自由基
在电化学处理污水的过程中,常见的芬顿反应是在pH为3.8时,添加一定量的双氧水和硫酸亚铁,产生羟基自由基来实现污染物的去除;而当污水中含有氰化 物时,其在酸性条件下会产生氢氰酸有毒气体,因此,破氰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而当碱性条件下发生芬顿反应时,其破氰效果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用芬顿反应脱除氰化物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利用碱式芬顿反应脱除氰化物的方法,调节待处理污水的pH至9-12,按常规方法加入双氧水和硫酸亚铁,其特征在于:另外加入铜氧化物作为催化剂。
进一步地,所述的铜氧化物为Cu2O和CuO的混合物,Cu2O∶CuO为1∶0.5~5(摩尔比)。
本发明的反应机理分析如下:
在污水中,Cu与CN主要以络合态形式存在, 等。
H2O2氧化氰化物机理:
CN-+·OH+OH-→OCN-+H2O
铜的价态转换过程:形成氧化还原电对Cu2+←Cu+
Cu2+2CN-=Cu(CN)2
2Cu(CN)2=2CuCN+(CN)2
Cu++H2O2=Cu2+·OH+OH-
可见,用铜氧化物作为催化剂,能更好地利用羟基自由基脱除氰化物。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回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回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68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