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弹性耳复合到PE膜上的装置及其复合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399448.1 | 申请日: | 2011-1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9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 发明(设计)人: | 吕兆荣;雷霄;李学杰;赵齐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庆市恒昌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37/00 | 分类号: | B32B37/00 |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徐琳淞 |
| 地址: | 246005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弹性 复合 pe 装置 及其 工艺 | ||
1.弹性耳复合到PE膜上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材料牵引装置(1)、张力轮(13)、外侧弹性耳复合线路和内侧弹性耳复合线路;所述一个或多个张力轮(13)设置在原材料牵引装置(1)与外侧弹性耳复合线路之间,以及原材料牵引装置(1)与内侧弹性耳复合线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耳复合到PE膜上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弹性耳复合线路包括按照外侧弹性耳(14)的运行方向依次设置的外侧弹性耳负压输送装置(2)、弹性耳弧切总成(3)、外侧弹性耳旋转前转移轮(4)、外侧弹性耳旋转换向装置(5)、外侧弹性耳旋转后转移轮(6)和外侧弹性耳调节转移轮(7);所述内侧弹性耳复合线路包括按照内侧弹性耳(15)的运行方向依次设置的内侧弹性耳负压输送装置(8)、弹性耳弧切总成(3)、内侧弹性耳旋转前转移轮(9)、内侧弹性耳旋转换向装置(10)、内侧弹性耳旋转后转移轮(11)和内侧弹性耳调节转移轮(12);所述一个或多个张力轮(13)设置在原材料牵引装置(1)与外侧弹性耳负压输送装置(2)之间,以及原材料牵引装置(1)与内侧弹性耳负压输送装置(8)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耳复合到PE膜上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弹性耳旋转换向装置(5)和内侧弹性耳旋转换向装置(10)上均交替设置有多个旋转吸抓和非旋转吸抓,且旋转吸抓和非旋转吸抓的数量相同。
4.弹性耳复合到PE膜上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外侧弹性耳(14)从原材料牵引装置(1)出来,通过张力轮(13)控制走位后,依次经外侧弹性耳负压输送装置(2)、弹性耳弧切总成(3)、外侧弹性耳旋转前转移轮(4)、外侧弹性耳旋转换向装置(5)、外侧弹性耳旋转后转移轮(6)、外侧弹性耳调节转移轮(7)加工后复合到PE膜(16)上;
②内侧弹性耳(15)从原材料牵引装置(1)出来,通过张力轮(13)控制走位后,依次经内侧弹性耳负压输送装置(8)、弹性耳弧切总成(3)、内侧弹性耳旋转前转移轮(9)、内侧弹性耳旋转换向装置(10)、内侧弹性耳旋转后转移轮(11)、内侧弹性耳调节转移轮(12)加工后复合到PE膜(16)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性耳复合到PE膜上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①和步骤②中的弹性耳弧切总成(3)分别将外侧弹性耳(14)和内侧弹性耳(15)弧切为分段片状的形式排列,并且任意相邻的两片弹性耳中,旋转其中任意一片180°角度后,总能和另一片完全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性耳复合到PE膜上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①中的外侧弹性耳旋转换向装置(5)将弧切后的片状的外侧弹性耳(14)中相间隔的一片旋转180°;所述步骤②中的内侧弹性耳旋转换向装置(10)将弧切后的片状的内侧弹性耳(15)中相间隔的一片旋转180°。
7.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弹性耳复合到PE膜上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①中的外侧弹性耳旋转换向装置(5)将片状的外侧弹性耳(14)按照小端朝外,大端朝内的方式排列;所述步骤②中的内侧弹性耳旋转换向装置(10)将片状的内侧弹性耳(15)按照小端朝内,大端朝外的方式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性耳复合到PE膜上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弹性耳(14)复合到PE膜(16)上的点位比内侧弹性耳(15)复合到PE膜(16)上的点位靠前一定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庆市恒昌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庆市恒昌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944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